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脱落酸的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促进脱落 | 第14页 |
·促进种子和芽休眠 | 第14页 |
·促进气孔关闭 | 第14页 |
·抑制植物生长 | 第14页 |
·促进果实的成熟 | 第14-15页 |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与裂解 | 第15-19页 |
·脱落酸的合成途径 | 第15页 |
·脱落酸合成基因及其功能 | 第15-17页 |
·脱落酸的分解代谢 | 第17-18页 |
·脱落酸合成及裂解基因对果实成熟的调控 | 第18页 |
·脱落酸合成及裂解基因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桑树脱落酸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脱落酸合成及裂解相关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页 |
·脱落酸含量测定及外源脱落酸、氟啶酮处理对桑椹脱落率及成熟的影响 | 第21-22页 |
·桑树脱落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22页 |
·桑树脱落酸裂解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川桑脱落酸合成及裂解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 | 第23-37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川桑脱落酸合成及裂解相关基因序列的筛选鉴定 | 第23页 |
·川桑脱落酸生物合成及裂解相关基因序列的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川桑脱落酸合成及裂解相关基因的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川桑脱落酸生物合成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 第24-32页 |
·川桑脱落酸裂解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 第32-3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川桑脱落酸合成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 第35页 |
·川桑脱落酸合成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35页 |
·川桑脱落酸裂解基因的鉴定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桑树脱落酸生物合成及裂解基因在桑椹成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37-51页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7-38页 |
·试验植物材料、菌株、载体 | 第37页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37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3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8页 |
·RNA的纯化 | 第38-39页 |
·c 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9页 |
·脱落酸合成及裂解基因的克隆 | 第39-41页 |
·实验材料的选取和处理 | 第41-42页 |
·脱落酸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脱落酸合成及裂解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不同处理后对桑椹脱落和成熟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成熟时期桑椹内源脱落酸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脱落酸合成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 | 第45页 |
·脱落酸合成基因对于脱落酸和氟啶酮处理的响应 | 第45-47页 |
·脱落酸裂解基因在桑椹不同时期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8-51页 |
·不同时期和处理后桑椹内源脱落酸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不同处理对桑椹脱落率和成熟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脱落酸合成基因在桑椹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 第49页 |
·氟啶酮和脱落酸处理后桑椹中脱落酸合成基因的表达 | 第49页 |
·脱落酸裂解基因在桑椹成熟过程中的表达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桑树幼苗胁迫环境下NCED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1-55页 |
·供试材料和主要仪器药品 | 第51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主要仪器和药品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取材 | 第51页 |
·RNA的提取及c 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51页 |
·NCED2和NCED3基因的克隆 | 第51页 |
·基因表达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不同处理后幼苗根、茎长度变化 | 第52页 |
·处理后NCEDs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55-5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缩略表 | 第65-67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67-69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参研课题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