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体认定疑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主体范围第11-19页
   ·分支机构、内设部门能否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第11-15页
     ·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第11-12页
     ·研究结论第12-15页
   ·有存款经营权的金融机构是否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15-19页
     ·理论争议及观点梳理第15页
     ·研究结论第15-19页
第二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界定第19-29页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理论与单位犯罪认定第20-27页
     ·单位意志与单位名义第21-23页
     ·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第23-26页
     ·非法集资的非法性与合法的生产经营第26-27页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27-29页
第三章 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不同主体的司法认定第29-38页
   ·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体的区分认定第29-32页
     ·部分犯罪共同说与不同主体的区分认定第29-30页
     ·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与集资诈骗正犯的认定第30-32页
   ·非法集资“中间人”的司法认定第32-35页
     ·认定共犯原则:主客观相一致第32-34页
     ·数额标准:区分正犯与共犯第34-35页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单位共同犯罪主体的认定第35-38页
第四章 实践中“集资办”办案模式的评析第38-43页
   ·“集资办”对非法集资犯罪主体认定的有利之处第38-39页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39-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同诈骗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研究--以地方法院合同诈骗案为例
下一篇: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界限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