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研究--以地方法院合同诈骗案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H中院合同诈骗案件刑民交叉概况 | 第11-20页 |
·H中院合同诈骗案件的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H中院20例合同诈骗二审案件特点 | 第12-13页 |
·H中院6例合同诈骗一审案件特点 | 第13-15页 |
·刑民交叉的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刑民交叉案件类型梳理 | 第17-20页 |
·“竞合交叉”型 | 第17-18页 |
·“牵连交叉”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合同诈骗刑民交叉的识别难题 | 第20-29页 |
·合同诈骗的概念判断 | 第20-22页 |
·合同诈骗罪的“合同” | 第20-21页 |
·合同诈骗罪的“诈骗” | 第21-22页 |
·合同诈骗罪的“占有” | 第22页 |
·诈骗行为的认识差异 | 第22-24页 |
·冒名签约 | 第23页 |
·虚假担保 | 第23-24页 |
·以小骗大 | 第24页 |
·收款逃逸 | 第24页 |
·履约能力的判断差异 | 第24-25页 |
·履行合同能力 | 第24-25页 |
·履行合同行为 | 第25页 |
·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分歧 | 第25-29页 |
·内涵分歧 | 第26页 |
·价值分歧 | 第26-27页 |
·证明分歧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合同诈骗刑民交叉的识别方法 | 第29-37页 |
·竞合交叉的识别 | 第29-32页 |
·欺骗行为的甄别 | 第29-30页 |
·履行能力的判断 | 第30-31页 |
·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 | 第31-32页 |
·牵连交叉的识别 | 第32-37页 |
·“先刑”程序的审视 | 第32-33页 |
·“合同”效力的辨析 | 第33-35页 |
·“交叉”责任的承担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合同诈骗刑民交叉问题一般思路 | 第37-43页 |
·竞合型刑民交叉争议的解决思路 | 第37-39页 |
·司法解释层面 | 第38页 |
·司法实践层面 | 第38-39页 |
·牵连型刑民交叉争议的解决思路 | 第39-43页 |
·司法理念层面 | 第40-41页 |
·司法方法层面 | 第41-43页 |
基本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