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的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技术的发展史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技术的应用 | 第11-13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光波导 | 第11页 |
| ·SPPs纳米光刻技术 | 第11-12页 |
| ·SPR传感器 | 第12页 |
| ·新型光源和能源 | 第12-13页 |
| ·光存储 | 第13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 ·金属的光学特性 | 第16-18页 |
| ·金属的光学参数 | 第16-17页 |
| ·Drude模型 | 第17-18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 | 第18-25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性质 | 第18-19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激发方式 | 第19-21页 |
|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色散 | 第21-25页 |
| 第三章 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的基本特性 | 第25-31页 |
| ·几种不同的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 | 第25-26页 |
| ·衡量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传输特性的几个物理量 | 第26-28页 |
| ·模式有效折射率与传播长度 | 第26-27页 |
| ·模式面积 | 第27页 |
| ·品质因数 | 第27-28页 |
| ·IMI波导 | 第28-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 ·IMI波导的分析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半圆介质加载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传输特性分析 | 第31-46页 |
| ·半圆介质加载的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基本结构 | 第31-35页 |
| ·传播长度 | 第32-33页 |
| ·归一化模式面积 | 第33页 |
| ·品质因数 | 第33-34页 |
| ·模式有效折射率 | 第34-35页 |
| ·三种波导结构的对比 | 第35页 |
| ·双层半圆介质加载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结构的性能优化分析 | 第35-46页 |
| ·折射率取值优化 | 第35-39页 |
| ·半径比参数优化 | 第39-42页 |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 ·展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