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关于党的建设涵义及其价值目标 | 第17-19页 |
一 党的建设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 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目标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一 思想建设 | 第19页 |
二 组织建设 | 第19-20页 |
三 制度建设 | 第20-21页 |
四 作风建设 | 第21页 |
第三节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4页 |
一 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和生死存亡 | 第21-22页 |
二 优良的作风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风向标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的渊源、形成与发展 | 第24-34页 |
第一节 邓小平作风建设理论渊源 | 第24-26页 |
一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风建设的思想 | 第24-25页 |
二 毛泽东的作风建设思想为邓小平作风建设提供了理论根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的形成时期 | 第26-31页 |
一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初步形成时期 | 第26-29页 |
二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基本形成时期 | 第29-31页 |
第三节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系统化展开和完善时期 | 第31-34页 |
一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系统化展开 | 第31-32页 |
二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进一步完善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邓小平关于作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思想作风 | 第34-36页 |
一 明确阐述思想作风的重要性 | 第34页 |
二 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思想作风建设 | 第34-35页 |
三 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工作作风 | 第36-37页 |
一 坚持群众路线 | 第36页 |
二 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学风文风 | 第37-39页 |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风建设的实质 | 第37-38页 |
二 简短精炼和贴近群众是文风建设的突出特点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生活作风 | 第39-41页 |
一 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 第39-40页 |
二 坚决杜绝消极腐败现象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邓小平作风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41-50页 |
第一节 邓小平作风建设的理论价值 | 第41-43页 |
一 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 第41-42页 |
二 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风建设的实践价值 | 第43-50页 |
一 要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党建的重要地位 | 第43-44页 |
二 重新赋予群众路线新内涵 | 第44-45页 |
三 更加注重建章立制以推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 | 第45-46页 |
四 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以惩治和预防腐败 | 第46-47页 |
五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 第47-48页 |
六 凝聚中国力量,引领中国梦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