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36页 |
·马铃薯与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15-19页 |
·世界马铃薯生产 | 第15页 |
·中国马铃薯生产 | 第15-19页 |
·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质量控制 | 第19-22页 |
·马铃薯种薯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基本模式 | 第20页 |
·影响马铃薯种薯质量的主要病害 | 第20-21页 |
·脱毒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控制 | 第21-22页 |
·类病毒 | 第22-27页 |
·类病毒的历史、分类 | 第22-25页 |
·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25-26页 |
·类病毒的结构 | 第26-27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 第27-30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寄主范围 | 第27-28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传播途径 | 第28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危害 | 第28-29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对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影响 | 第29-30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防控 | 第30-34页 |
·建立完善的PSTVd检测技术体系,生产健康马铃薯种薯 | 第30-33页 |
·培育抗性品种 | 第33页 |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 | 第33页 |
·卫生防疫 | 第33页 |
·加强马铃薯育种过程中PSTVd的监控,避免PSTVd在育种过程中传播 | 第33-34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4-36页 |
2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q RT-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第36-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试剂 | 第36-37页 |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37页 |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及合成 | 第37页 |
·标准品制备 | 第37-38页 |
·qPCR标准曲线的建立及引物的筛选 | 第38-39页 |
·检测灵敏度分析 | 第39页 |
·qRT-PCR检测稳定性分析 | 第39页 |
·qRT-PCR检测马铃薯样品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4页 |
·阳性菌落及其PCR鉴定 | 第39-40页 |
·引物的比较和筛选结果 | 第40-42页 |
·检测灵敏度 | 第42-43页 |
·qRT-PCR检测稳定性 | 第43页 |
·qRT-PCR检测技术体系的应用 | 第43-4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4-45页 |
3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发生情况调查及其分子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分析 | 第45-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PSTVd发生情况调查 | 第45页 |
·样品保存 | 第45-46页 |
·克隆和测序 | 第46-47页 |
·Taq DNA聚合酶的保真性验证 | 第47页 |
·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 | 第47-48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8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发生率 | 第48-49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PCR产物测序 | 第49页 |
·基因克隆获得的PSTVd序列 | 第49-50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分子多态性 | 第50-54页 |
·Taq酶保真度测试 | 第54页 |
·突变对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中国流行的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变体 | 第55页 |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8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4 PSTVd中国分离物的致病性验证及不同马铃薯品种感染PSTVd的症状表现 | 第60-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材料 | 第60-61页 |
·方法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73页 |
·PSTVd序列测定结果 | 第62页 |
·株高 | 第62-64页 |
·单株产量 | 第64-65页 |
·叶片症状 | 第65-66页 |
·块茎症状 | 第66-67页 |
·PSTVd经保存和与寄主互作后的序列变化 | 第67-70页 |
·PSTVd经试管保存和与寄主互作后的序列变化及其对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70-7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73-75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5 全文结论 | 第75-77页 |
·建立了PSTVd q RT-PCR检测体系 | 第75页 |
·通过调查掌握了PSTVd在中国的发生情况 | 第75页 |
·了解了PSTVd中国分离物的多态性及遗传进化情况 | 第75-76页 |
·PSTVd中国分离物对马铃薯影响显著且不同品种表现不同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2页 |
附录 | 第92-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