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正面小重叠率碰撞安全性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正面小重叠碰撞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试验法 | 第14-16页 |
·数学解析法 | 第16-17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IIHS正面小重叠率碰撞试验介绍 | 第18-20页 |
2 碰撞仿真的基本理论与软件介绍 | 第20-29页 |
·碰撞仿真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显示时间积分法 | 第21-22页 |
·单元积分和沙漏现象 | 第22-23页 |
·时间步长控制 | 第23-25页 |
·质量缩放 | 第25页 |
·相关软件介绍 | 第25-28页 |
·求解器LS-DYNA简介 | 第25-26页 |
·前后处理软件HyperWorks简介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48页 |
·整车有限元模型 | 第29-36页 |
·整车连接模拟方式介绍 | 第29-33页 |
·所用材料模型介绍 | 第33-35页 |
·接触设置 | 第35-36页 |
·整车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6-38页 |
·壁障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正面 25%重叠率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整车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60页 |
·碰撞仿真的有效性分析 | 第48-49页 |
·碰撞仿真能量分析 | 第49-51页 |
·整车变形分析 | 第51-54页 |
·门框挤压变形分析 | 第54-55页 |
·门槛梁变形分析 | 第55-56页 |
·前围板侵入量分析 | 第56页 |
·整车速度分析 | 第56-57页 |
·加速度分析 | 第57-59页 |
·整车加速度分析 | 第57-58页 |
·后排座椅处加速度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安全性改进与低速碰撞仿真 | 第60-75页 |
·安全性改进方法 | 第60页 |
·具体改进内容 | 第60-63页 |
·相关部件加强 | 第60-62页 |
·增加横向传力通道 | 第62-63页 |
·耐撞性改进后的安全性分析 | 第63-68页 |
·整车变形对比 | 第63页 |
·门框挤压变形对比 | 第63-64页 |
·门槛梁变形对比 | 第64-65页 |
·前围板变形对比 | 第65-66页 |
·速度曲线对比 | 第66页 |
·加速度曲线对比 | 第66-68页 |
·低速碰撞仿真 | 第68-73页 |
·碰撞仿真的有效性 | 第68-6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总结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