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热点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8页 |
|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 | 第15-16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 ·土壤植被 | 第15-16页 |
| ·水文气象 | 第16页 |
|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 第18-19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的提取 | 第19-21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类系统的建立 | 第19-20页 |
| ·遥感数据的解译方法 | 第20页 |
| ·遥感数据的解译过程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 第21-31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特征 | 第21-23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转移矩阵 | 第23-29页 |
| ·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29-31页 |
|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 第29页 |
|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1-34页 |
| ·生态恢复政策因素 | 第31-32页 |
| ·经济发展因素 | 第32页 |
| ·人口和城镇化因素 | 第32页 |
| ·延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 第32-34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4-36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