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述评 | 第17-22页 |
·企业可持续成长模型研究 | 第17-18页 |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 第18-20页 |
·科技型企业成长研究 | 第20-22页 |
·新创企业成长研究述评 | 第22-27页 |
·新创企业成长内涵的界定 | 第22-23页 |
·新创企业成长单因素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新创企业成长影响因素间相关性研究 | 第24页 |
·新创企业成长中间变量影响研究 | 第24-25页 |
·新创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25-27页 |
·企业成长动力机制研究述评 | 第27-29页 |
·研究评价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31-44页 |
·企业成长内涵 | 第31页 |
·企业成长经济理论 | 第31-36页 |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 | 第31-32页 |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 | 第32-33页 |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 | 第33-34页 |
·彭罗斯的企业成长论 | 第34-35页 |
·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 | 第35-36页 |
·企业成长战略理论 | 第36-44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36-37页 |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第37-38页 |
·企业能力理论 | 第38-41页 |
·企业知识理论 | 第41-42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44-58页 |
·科技型新创企业的界定 | 第44-46页 |
·科技型新创企业特征分析 | 第46-49页 |
·科技特征 | 第46页 |
·组织特征 | 第46-47页 |
·所有制特征 | 第47页 |
·资源特征 | 第47-48页 |
·集群特征 | 第48-49页 |
·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49-58页 |
·基础性动力因素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50-53页 |
·直接动力因素及其中介作用分析与相关假设 | 第53-58页 |
第五章 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实证研究设计 | 第58-75页 |
·实证研究流程设计 | 第58-59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简化 | 第59-61页 |
·数据来源 | 第61页 |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61页 |
·样本数量的确定 | 第61页 |
·变量可操作性测量与调查问卷设计 | 第61-71页 |
·企业可持续成长可操作化测量 | 第62-63页 |
·基础性影响因素(内生变量)可操作化测量 | 第63-67页 |
·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变量)可操作化测量 | 第67-70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70-71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71-75页 |
·结构方程模型法 | 第72-73页 |
·信度分析 | 第73页 |
·效度分析 | 第73-74页 |
·相关分析 | 第74页 |
·回归分析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来源实证分析 | 第75-99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75-76页 |
·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76-87页 |
·信度检验 | 第76-79页 |
·效度检验 | 第79-87页 |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与相关分析 | 第87-92页 |
·企业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92-99页 |
·基础动力因素的直接作用分析 | 第93-94页 |
·直接动力因素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94-99页 |
第七章 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的建立与管理对策 | 第99-118页 |
·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的建立 | 第99-102页 |
·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 第102-107页 |
·科技型新创企业市场导向管理原则 | 第102-103页 |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 第103-104页 |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管理机制 | 第104-105页 |
·构建技术创新与市场的协同管理机制 | 第105-107页 |
·企业家能力提升机制 | 第107-109页 |
·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完善 | 第107-108页 |
·外部引导与规范 | 第108-109页 |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 | 第109-112页 |
·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109-110页 |
·员工激励与保留机制 | 第110-112页 |
·外部支持体系的完善机制 | 第112-118页 |
·政府职能 | 第112-114页 |
·科技环境 | 第114-115页 |
·融资环境 | 第115-11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研究结论 | 第118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4页 |
附件 | 第134-13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6-137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136页 |
主持的科研项目 | 第136页 |
获奖情况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