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引论第10-26页
   ·研究缘起第10页
   ·研究内容第10-11页
   ·概念释义第11-18页
     ·大学校园(Campus)第11页
     ·中介空间(In-between space)第11-15页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第15页
     ·领域边界(Territorial border)第15-18页
   ·文献综述第18-20页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的相关论述第18-20页
     ·领域边界的相关论述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2页
     ·理论意义第20-21页
     ·现实意义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4页
     ·系统科学方法第22-23页
     ·跨学科研究法第23页
     ·图示法第23页
     ·经验总结法第23-24页
   ·研究框架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中介空间的特性、几何度量与作用机制第26-49页
   ·中介空间的特性第26-29页
     ·依附性第26-27页
     ·整体性第27-28页
     ·调节性第28-29页
   ·中介空间的几何度量第29-32页
     ·形态与空间第29-30页
     ·中介空间的描述方式第30-32页
   ·中介空间的作用机制第32-47页
     ·吸引与排斥第33-38页
     ·聚合与发散第38-43页
     ·开放与封闭第43-47页
     ·综合与分解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领域边界的特性、构成因素及作用机制第49-62页
   ·领域边界的特性第49-51页
     ·内向性第49-50页
     ·社会性第50页
     ·模糊性第50页
     ·复杂性第50-51页
   ·领域边界的构成要素第51-52页
     ·领域结构第51页
     ·领域形态第51-52页
   ·领域边界的作用机制第52-61页
     ·对内人格化第53-56页
     ·对外防御第56-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第62-89页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的特点第62-64页
     ·功能性第62-63页
     ·实效性第63页
     ·多义性第63页
     ·精神性第63-64页
   ·大学校园领域边界的特点第64-72页
     ·基本特点——信息交流第64-66页
     ·大学校园行政领域的特点第66-69页
     ·大学校园学科领域的特点第69-72页
     ·大学校园行为领域的特点第72页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的关系阐述第72-88页
     ·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第73-79页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第79-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的优化策略第89-105页
   ·大学校园领域边界形态变化的历史趋势第89-93页
     ·向心式第89-90页
     ·分散式第90-91页
     ·聚合式第91-93页
     ·多元式第93页
   ·大学校园中介空间与领域边界的设计策略第93-104页
     ·促进大学与城市融合共生第95-98页
     ·协调各学科领域共同发展第98-99页
     ·塑造多元共享的社团空间第99-102页
     ·关注人在校园中的领域感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录一 (不同历史时期大学校园领域边界形态变化的历史趋势)第107-111页
附录二 (北京大学燕南园及周边教学区室外空间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第111-112页
图表索引第112-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杰弗里·巴瓦作品空间中的植物研究
下一篇:CCRC“持续照料”模式养老综合社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