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一、引言 | 第12-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现有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 国家所有模式 | 第13页 |
2. 投资人所有模式 | 第13-14页 |
3. 区别对待模式 | 第14-16页 |
4. 传统研究评析与新的发展 | 第16-18页 |
二、人防工程权属制度中的现存问题 | 第18-22页 |
(一)实践调研样本 | 第18-19页 |
1. A工程 | 第18-19页 |
2. B工程 | 第19页 |
(二)现存问题总结 | 第19-22页 |
1. 规则不明——上位法缺失,下位法混乱,司法裁决不一致 | 第19-20页 |
2. 投资者利益缺乏产权法律制度支持 | 第20页 |
3. 现有管理体制下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 第20-21页 |
4. 监督管理缺乏相应合适手段 | 第21-22页 |
三、公物法视野下的人防工程权属结构 | 第22-28页 |
(一)公物法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二)人防工程的公物性质辨析 | 第23-24页 |
(三)“修正的私有财产权”理论与“公物二元产权结构”理论 | 第24-25页 |
(四)公物法理论与我国实定法 | 第25-26页 |
(五)人防工程二元产权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四、人防工程私物权 | 第28-36页 |
(一)人防工程私物权的性质与内容 | 第28页 |
(二)人防工程私物权的归属 | 第28-35页 |
1. 国家投资的单建人防工程 | 第29页 |
2. 社会投资的单建人防工程 | 第29-31页 |
3. 结建人防工程 | 第31-33页 |
4. 特别问题——义务内修建人防工程 | 第33-35页 |
(三)人防工程私物权的限制 | 第35-36页 |
1. 人防工程人防功能在平时的维持 | 第35页 |
2. 人防工程人防功能在战时的实现 | 第35-36页 |
五、人防工程公物权 | 第36-45页 |
(一)人防工程公物权的性质与内容 | 第36-37页 |
(二)人防工程公物权的归属 | 第37-39页 |
1. 公物权的设立 | 第37页 |
2. 公物权的主体 | 第37-38页 |
3. 国家所有人防工程上的公物权主体与私物权主体分离 | 第38-39页 |
(三)平时的公物权 | 第39-41页 |
1. 监督管理 | 第39页 |
2. 维护 | 第39-41页 |
(四)战时的公物权 | 第41-45页 |
1. 战时的界定 | 第41-42页 |
2. 战时公物权的内容 | 第42页 |
3. 征收征用之辩 | 第42-43页 |
4. 对私物权人的补偿 | 第43-45页 |
六、人防工程权属制度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5-47页 |
(一)基本框架 | 第45页 |
1. 权属基本问题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统一规定 | 第45页 |
2. 公私法并重的立法模式 | 第45页 |
(二)具体立法建议 | 第45-47页 |
1. 私物权归属 | 第45-46页 |
2. 平时私物权限制 | 第46页 |
3. 公众的战时人防工程使用权 | 第46页 |
4. 战时使用无补偿 | 第46页 |
5. 分离人防工程管理机构与人防工程经营机构 | 第46页 |
6. 易地建设费专款专用 | 第46-47页 |
七、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