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页 |
二、基本概念 | 第6-12页 |
(一)品格 | 第6-7页 |
(二)品格证据 | 第7页 |
(三)证据的证明力 | 第7-9页 |
(四)证据能力及其与证明力的关系 | 第9-12页 |
三、当事人主义下的证据能力规则模式 | 第12-20页 |
(一)含义 | 第12页 |
(二)原则性规定——禁止品格推论 | 第12-14页 |
(三)被告人的品格证据 | 第14-16页 |
(四)被害人的品格证据 | 第16-17页 |
(五)证人的品格证据 | 第17-19页 |
(六)品格证据规则的立法考量 | 第19-20页 |
四、职权主义下的自由心证模式 | 第20-24页 |
(一)含义 | 第20-21页 |
(二)品格证据在大陆法系的使用 | 第21页 |
(三)两大模式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21-22页 |
(四)我国相关模式选择 | 第22-24页 |
五、品格证据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使用 | 第24-27页 |
(一)品格证据的使用原则 | 第24-25页 |
(二)品格证据证明力的具体判断 | 第25-27页 |
六、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