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合议庭评议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对象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合议庭评议的功能第14-18页
 一、集中彰显司法民主性第14-15页
 二、强化裁判事实客观性第15-16页
 三、保障法律适用准确性第16-17页
 四、制约审判权依法行使第17-18页
第二章 合议庭评议外因素第18-22页
 一、院(庭)长第18-19页
 二、审判委员会第19-20页
 三、上级法院第20-22页
第三章 合议庭评议的主体第22-28页
 一、合议庭评议主体的构成第22-23页
  (一)陪审团-职业法官合议庭第22-23页
  (二)参审(职业)合议庭第23页
 二、合议庭评议主体第23-28页
  (一)审判长第24页
  (二)审判员第24-25页
  (三)人民陪审员第25-26页
  (四)承办人(法官)第26-28页
第四章 合议庭评议的客体第28-35页
 一、证据采纳第28-29页
 二、事实认定第29-30页
 三、法律适用第30-33页
  (一)定罪第31-32页
  (二)量刑第32-33页
 四、附随事项第33-35页
第五章 合议庭评议的规则第35-43页
 一、秘密评议规则第35-36页
  (一)评议过程不公开第35页
  (二)禁止披露评议内容第35-36页
 二、顺序评议规则第36-38页
  (一)评议主体发言顺序第36-37页
  (二)评议客体登场顺序第37-38页
 三、及时评议规则第38-39页
 四、禁止弃权规则第39-41页
  (一)参与评议程序第39-40页
  (二)充分发表意见第40-41页
 五、多数(一致)决定规则第41-43页
第六章 合议庭评议的监督第43-47页
 一、裁判文书说理第43-44页
 二、少数意见公开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学术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下一篇:p38/MCP-1信号通路在臭氧抗福尔马林炎性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