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与缓冲的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闸门及力学分析 | 第10-12页 |
·闸门结构 | 第10-11页 |
·闸门的力学分析 | 第11-12页 |
·问题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本章小节 | 第13-14页 |
第2章 缓冲装置的现状分析 | 第14-22页 |
·碰撞与缓冲的概念 | 第14-15页 |
·缓冲设计分类 | 第15-17页 |
·缓冲器种类及应用现状 | 第17-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新型缓冲装置力学特性分析 | 第22-46页 |
·仿生学的启发 | 第22-23页 |
·新型缓冲装置设计 | 第23-27页 |
·以气作移动控制介质的缓冲装置模型设计 | 第23-25页 |
·撞击力的控制方法 | 第25-27页 |
·理论与分析 | 第27-29页 |
·基本理论导出 | 第27-29页 |
·冲击缓冲过程分析 | 第29页 |
·双组元缓冲的实验研究 | 第29-42页 |
·试验装置与实验方法设计 | 第29-31页 |
·力测量的光力学方法--云纹法 | 第31-37页 |
·实验实施 | 第37-4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苏州河河口闸门缓冲装置实型结构参数设计 | 第46-56页 |
·实型结构的模拟概念 | 第46-47页 |
·模拟的实施 | 第47-55页 |
·相似关系导出及相似转换条件分析 | 第47-50页 |
·以水作移动控制介质的缓冲装置模型设计 | 第50-52页 |
·实型结构的模拟转换设计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关键零件结构强度分析 | 第56-62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56页 |
·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56-61页 |
·筒体的有限元分析 | 第56-59页 |
·主轴的有限元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