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空心玻璃微珠简介 | 第10-11页 |
·空心玻璃微珠的分类 | 第11-12页 |
·天然空心玻璃微珠 | 第11页 |
·人造空心玻璃微珠 | 第11-12页 |
·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 | 第12-16页 |
·液滴法 | 第12-14页 |
·干凝胶粒子法 | 第14-16页 |
·降解芯轴法 | 第16页 |
·表面改性 | 第16-20页 |
·酸碱刻蚀改性 | 第16-17页 |
·等离子体改性 | 第17-18页 |
·偶联剂改性 | 第18-19页 |
·原位聚合改性 | 第19-20页 |
·空心玻璃微珠的功能化研究 | 第20-21页 |
·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环氧树脂/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玻璃纤维增强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22-23页 |
·碳纤维增强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 第23-24页 |
·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碳纳米管的简介 | 第24-25页 |
·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方法 | 第25-30页 |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30-31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溶胶-凝胶(Sol-Gel)/炉法制备高强轻质空心玻璃微珠 | 第32-47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发泡剂对产品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煅烧温度对产品形貌的影响 | 第37-38页 |
·煅烧时间对产品形貌的影响 | 第38-40页 |
·干凝胶粉末粒径对产品形貌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FT-IR 分析 | 第44页 |
·XRD 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模板/炉法制备空心玻璃微珠 | 第47-71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实验原料 | 第48页 |
·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9页 |
·稀HCl 体系下正辛胺囊泡的形成 | 第50-51页 |
·稀HCl 体系下正硅酸乙酯/正辛胺比值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51-52页 |
·稀HCl 体系下反应时间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52-53页 |
·稀HCl 体系下搅拌速率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53-54页 |
·稀HCl 体系下钾、钠盐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54-57页 |
·稀HCl 体系下吐温20 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57-60页 |
·超声波辐射条件下钾、钠盐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60-61页 |
·稀NaCl 溶液中丙酮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61页 |
·超声波辐射功率对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 | 第61-62页 |
·超声波辐射条件下吐温20 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N2 吸附/脱附分析 | 第63-64页 |
·FT-IR 分析 | 第64-65页 |
·TG & DTG 分析 | 第65-66页 |
·HGB 的制备 | 第66-68页 |
·XRD 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空心玻璃微珠的改性及其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71-95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实验原料 | 第72页 |
·实验设备 | 第72-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94页 |
·PP/HGB 复合体系的光学照片分析 | 第74-76页 |
·HGB 对PP 树脂结晶形态的影响 | 第76-77页 |
·小振幅振动剪切流动测试原理 | 第77-79页 |
·HGB 对PP 树脂复合粘度η*的影响 | 第79-80页 |
·偶联剂对 PP/HGB 复合材料复合粘度η*的影响 | 第80页 |
·HGB 对PP 树脂模量G’和G”的影响 | 第80-82页 |
·偶联剂对 PP/HGB 复合材料模量G’和G”的影响 | 第82页 |
·HGB 对PP 树脂损耗角tanδ的影响 | 第82-83页 |
·偶联剂对 PP/HGB 复合材料损耗角tanδ的影响 | 第83-84页 |
·PP/HGB 体系的拉伸曲线 | 第84-85页 |
·PP/HGB 体系的拉伸模量 | 第85-86页 |
·PP/HGB 体系的拉伸屈服强度 | 第86页 |
·拉伸屈服强度理论值与实测值比较 | 第86-88页 |
·稀土硝酸铈和硝酸钇对PP/HGB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8-90页 |
·球晶形貌分析 | 第90-91页 |
·DSC 分析 | 第91-93页 |
·XRD 分析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高强轻质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95-123页 |
·前言 | 第95页 |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实验原料 | 第95-96页 |
·实验设备 | 第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97-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21页 |
·HGB 的添加量对EP/HGB 复合材料密度的影响 | 第98-100页 |
·L-CNTs 和S-CNTs 聚集态和分散态的形貌图 | 第100-101页 |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HGB-g-L-CNTs 形貌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HGB-g-L-CNTs 的红外光谱图 | 第104页 |
·HGB/L-CNTs 质量配比对HGB-g-L-CNTs 形貌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EP/HGB/ L-CNTs 和EP/HGB-g-L-CNTs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 第105-106页 |
·HGB/S-CNTs 质量配比对HGB-g-S-CNTs 形貌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EP/HGB/S-CNTs 和EP/HGB-g-S-CNTs 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 第107-108页 |
·HGB-g-S-CNTs 的能谱分析 | 第108-109页 |
·HGB-g-S-CNTs 的XRD 分析 | 第109-110页 |
·EP/HGB-g-L-CNTs 和EP/HBG/L-CNTs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 第110-112页 |
·导电性能分析 | 第112页 |
·TG & DTG 分析 | 第112-113页 |
·DSC 分析 | 第113-114页 |
·EP/HGB-g-S-CNTs 和EP/HBG/S-CNTs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 第114-117页 |
·EP/HGB/CNTs 三元复合材料的应力传递分析 | 第117-118页 |
·导电性能分析 | 第118-119页 |
·TG & DTG 分析 | 第119-120页 |
·DSC 分析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参加科研项目的情况说明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