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说明 | 第14-16页 |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 第14-15页 |
·水土保持 | 第15-16页 |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形成 | 第17-26页 |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形成渊源 | 第17-21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石 | 第17-18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 | 第18-20页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水土流失状况是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20-21页 |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形成历程 | 第21-26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 第21-23页 |
·新中国成立后前七年的初步形成 | 第23-24页 |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的基本形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6-39页 |
·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的极端重要性 | 第26-30页 |
·水土保持是治理江河水患的根本措施 | 第26-28页 |
·水土保持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山区建设的有效手段 | 第28-30页 |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 第30-32页 |
·社办为主、国家协助是水土保持的基本方针 | 第32-34页 |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的主要原则 | 第34-36页 |
·垦荒必须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 第34-35页 |
·水土保持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集中治理 | 第35-36页 |
·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方法 | 第36-39页 |
第四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39-45页 |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 第39-40页 |
·注重调查研究 | 第40-41页 |
·走群众路线 | 第41-42页 |
·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42-43页 |
·树立必胜的信心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客观评析 | 第45-54页 |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理论贡献 | 第45-48页 |
·为发展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 第47-48页 |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现实成效 | 第48-50页 |
·提高了新中国的水土保持能力 | 第48-50页 |
·促进了新中国的农业发展 | 第50页 |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在实践执行中的片面性 | 第50-54页 |
·“大跃进”运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利弊影响 | 第50-51页 |
·“以粮为纲”政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利影响 | 第51-52页 |
·“文化大革命”给水土保持工作造成的破坏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水土保持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54-59页 |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水土保持理念 | 第54-55页 |
·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 | 第55-56页 |
·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 第56页 |
·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走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之路 | 第56-57页 |
·水土保持工作要从难出发、长期坚持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