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29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2、研究资料 | 第10-14页 |
|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 ·相关标准 | 第10-14页 |
|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 ·中医体质类型 | 第11-14页 |
|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4页 |
|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临床记录方法 | 第14-15页 |
| ·统计方法 | 第15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15-29页 |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5-17页 |
| ·IBS-D性别与年龄(结果见表4-1-1、图4-1-1) | 第15-16页 |
| ·职业分布(结果见表4-1-2) | 第16-17页 |
| ·病程分布(结果见表4-1-3) | 第17页 |
| ·诱发因素分布(结果见表4-1-4) | 第17页 |
| ·烟酒嗜好分布(结果见表4-1-5) | 第17页 |
| ·IBS-D患者体质分布及不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29页 |
| ·IBS-D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结果见表4-2-1,见图4-2-1) | 第17-18页 |
| ·IBS-D患者与普通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结果见表4-2-2,见图4-2-2) | 第18-20页 |
| ·IBS-D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 第20-29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性别的关系(结果见表4-2-3-1、图4-2-3-1) | 第20-21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组的关系(结果见表4-2-3-2、图4-2-3-2) | 第21-22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职业的关系(结果见表4-2-3-3、图4-2-3-3) | 第22-23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病程的关系(结果见表4-2-3-4、图4-2-3-4) | 第23-24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进食生冷的关系(结果见表4-2-3-5、图4-2-3-5) | 第24-25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进食辛辣的关系(结果见表4-2-3-6、图4-2-3-6) | 第25-26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情志不畅的关系(结果见表4-2-3-7、图4-2-3-7) | 第26-27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吸烟的关系(结果见表4-2-3-8、图4-2-3-8) | 第27-28页 |
| ·IBS-D体质类型分布与饮酒的关系(结果见表4-2-3-9、图4-2-3-9)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6页 |
| 1. 主要体质类型与IBS-D的关系 | 第29-30页 |
| ·阳虚质与IBS-D的关系 | 第29页 |
| ·气郁质与IBS-D的关系 | 第29-30页 |
| ·湿热质与IBS-D的关系 | 第30页 |
| 2 不同因素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0-34页 |
| ·性别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0-31页 |
| ·年龄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1页 |
| ·职业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1-32页 |
| ·病程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2页 |
| ·饮食因素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2-33页 |
| ·情志不畅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3-34页 |
| ·烟酒嗜好与IBS-D体质类型的关系 | 第34页 |
| 3. 中医辨认体质的意义及IBS-D的防治 | 第34-36页 |
| ·中医辨认体质的意义 | 第34-35页 |
| ·IBS-D的防治 | 第35-36页 |
| ·从情志方面防治 | 第35页 |
| ·从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防治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页 |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文献研究 | 第41-64页 |
| 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 | 第41-51页 |
| ·流行病学 | 第41-43页 |
| ·患病率 | 第41页 |
| ·性别差异 | 第41-42页 |
| ·发病年龄 | 第42页 |
| ·社会特征 | 第42-43页 |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43-47页 |
| ·肠道感染 | 第43页 |
| ·精神心理因素 | 第43-44页 |
| ·饮食因素 | 第44-45页 |
| ·胃肠动力学异常 | 第45页 |
| ·内脏感觉异常 | 第45页 |
| ·胃肠激素分泌异常 | 第45-46页 |
| ·脑-肠轴异常 | 第46页 |
| ·遗传因素 | 第46-47页 |
| ·诊断标准及分型 | 第47-48页 |
| ·罗马Ⅲ诊断标准 | 第47页 |
| ·IBS亚型分类标准 | 第47页 |
| ·Bristol分级 | 第47-48页 |
| ·治疗 | 第48-51页 |
| ·心理治疗 | 第48页 |
| ·饮食治疗 | 第48-49页 |
| ·药物治疗 | 第49-51页 |
| ·解痉剂 | 第49页 |
| ·胃肠动力相关药物 | 第49-50页 |
| ·抗抑郁药物 | 第50页 |
| ·微生态制剂 | 第50页 |
| ·5-羟色胺3型受体拮抗剂 | 第50页 |
| ·5-羟色胺4型受体激动剂 | 第50-51页 |
| 2 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 | 第51-54页 |
| ·病名及症状的描述 | 第51页 |
|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51-53页 |
| ·中医病因的认识 | 第51-53页 |
| ·中医病机的认识 | 第53页 |
| ·中医辩证论治 | 第53-54页 |
| ·中药治疗 | 第53-54页 |
| ·其他治疗 | 第54页 |
| 3、中医体质学理论概述 | 第54-56页 |
| ·中医体质的概念 | 第54-55页 |
| ·中医体质研究概况 | 第55-56页 |
| ·体质与发病 | 第56页 |
| 4、肠易激综合征与体质 | 第56-60页 |
| ·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 | 第56-57页 |
| ·病位方面 | 第57-58页 |
| ·临床表现的特点方面 | 第58页 |
| ·心身医学关系方面 | 第58页 |
| ·病程及预后方面 | 第58-59页 |
| ·体质与IBS-D的防治 | 第59页 |
| ·从体质方面研究IBS-D的意义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一: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体质判定问卷调查表 | 第64-70页 |
| 附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