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比较文化学论文

五四时期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引言第7-13页
 (一) 论题的提出及比较的依据第7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理论意义第7页
  2、现实意义第7-8页
 (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8-11页
  1、关于梁漱溟中西文化观的研究第8-9页
  2、关于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的研究第9-11页
  3、有关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比较研究第11页
 (四)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之处和难点第11-13页
  1、主要方法第11-12页
  2、创新之处和难点第12-13页
二、有关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比较第13-31页
 (一) 关于文化内涵的比较第13-14页
 (二) 关于传统文化的比较第14-19页
  1、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第14-17页
  2、对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的态度第17-19页
 (三) 关于西方文化的比较第19-23页
  1、什么是西方文化及其产生的原因第19-20页
  2、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第20-22页
  3、关于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第22-23页
 (四) 关于中西文化的关系的比较第23-27页
  1、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第23-25页
  2、怎样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第25-27页
 (五) 关于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比较第27-31页
  1、未来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第27-28页
  2、怎样实现迈向未来文化的发展第28-31页
三、有关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特点的比较第31-33页
 (一) 相同的特点第31页
 (二) 不同的特点第31-33页
四、引起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异同的原因分析第33-36页
 (一) 家庭第33页
 (二) 教育第33-34页
 (三) 社会环境第34-36页
五、对梁漱溟和李大钊不同的启蒙与救亡道路的评价及启示第36-40页
 (一) 对梁漱溟和李大钊不同的启蒙与救亡道路的评价第36-38页
  1、在战争年代李大钊的道路是正确的,在发展的时代李大钊式的道路是不充分的第36-37页
  2、当前经济与道德的状况不符合李大钊对物质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第37-38页
 (二) 启示第38-40页
  1、文化建设应注意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结合第38-39页
  2、文化建设应该具有“有容”的精神第39页
  3、文化建设要具有世界眼光,加强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第39页
  4、文化建设还应该在充分发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叙事学研究
下一篇: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三次重要改革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