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微流控芯片的概述 | 第10-12页 |
·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特点 | 第10-11页 |
·微流控芯片的特点 | 第11页 |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微流控芯片在药物前处理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微流控芯片液-液萃取技术 | 第12-16页 |
·微流控芯片固相萃取技术 | 第16-17页 |
·微流控芯片在药物分离及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天然药物的分离检测 | 第17-18页 |
·合成药物的分离检测 | 第18页 |
·手性药物的分离 | 第18页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第18-19页 |
·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白屈菜中血根碱 | 第21-27页 |
·引言 | 第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22页 |
·电泳条件 | 第22-24页 |
·线性关系 | 第24页 |
·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试验 | 第24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4-25页 |
·样品测定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缓冲溶液 pH 值的影响 | 第25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25页 |
·添加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微流控芯片非水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博落回籽中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 | 第27-36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溶液制备 | 第29页 |
·电泳过程 | 第29页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9-30页 |
·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考察 | 第30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0-31页 |
·样品测定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6页 |
·传统毛细管电泳分离与芯片电泳分离的比较 | 第31页 |
·缓冲对的选择 | 第31-32页 |
·有机溶剂组成对分离的影响 | 第32-34页 |
·缓冲溶液添加剂的选择 | 第34页 |
·pH 的影响 | 第34-35页 |
·通道涂层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第四章 微流控芯片萃取白屈菜药材中的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 | 第36-43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对照品贮备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药材提取方法及萃取剂的优化 | 第38-39页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39页 |
·萃取的液流速度考察 | 第39-40页 |
·白屈菜药材中生物碱的芯片萃取 | 第40-41页 |
·萃取物的鉴别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HPLC 法同时测定白屈菜中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 | 第43-48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4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44页 |
·色谱条件 | 第44-45页 |
·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考察 | 第45页 |
·线性关系 | 第45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5-46页 |
·样品测定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