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掺杂稀土锰氧化物晶体结构 | 第12-13页 |
·稀土锰氧化物中的相互作用 | 第13-15页 |
·稀土锰氧化物中的晶场效应与Jahn-Teller作用 | 第13-15页 |
·稀土锰氧化物中的双交换作用 | 第15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样品制备和分析表征方法 | 第17-27页 |
·固相反应法 | 第17-19页 |
·分析和表征 | 第19-22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19-2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TEM) | 第20-21页 |
·磁、电输运性质测试 | 第21-22页 |
·两线法和四线法的比较 | 第22-27页 |
·两线法 | 第23页 |
·四线法 | 第23-25页 |
·两线法和四线法的比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LCMO界面EPIR效应产生机制的探讨 | 第27-41页 |
·La_(1-x)Ca_xMnO_3的制备及结构 | 第27页 |
·锰氧化物EPIR效应机制探讨 | 第27-28页 |
·LCMO界面EPIR效应的机制研究 | 第28-41页 |
·LCMO的EPIR效应与深能级陷阱态的关系 | 第29-37页 |
·氧空位与深能级陷阱态的关系 | 第37-41页 |
第四章 LCMO的内禀EPIR效应 | 第41-49页 |
·LCMO的内禀EPIR效应 | 第41-45页 |
·LCMO的内禀EPIR效应和界面EPIR效应的比较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会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