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1页 |
·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1-14页 |
·国外光伏发电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页 |
·国内光伏发电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 第17-29页 |
·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模型 | 第17-18页 |
·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工程计算 | 第18-19页 |
·光伏电池建模与仿真 | 第19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设计 | 第19-22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类 | 第20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第20-22页 |
·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总体分析 | 第22页 |
·前级 DC/DC 变换电路 MPPT 算法研究 | 第22-28页 |
·定步长电压扰动观测法 | 第23页 |
·变步长电压扰动观测 | 第23-25页 |
·电导增量法 | 第25-26页 |
·电导增量法的改进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 Boost 两级式光伏并网 MPPT 仿真 | 第29-37页 |
·两级式光伏并网 MPPT 系统结构分析 | 第29页 |
·前级 Boost 电路的 MPPT 控制 | 第29-30页 |
·后级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 | 第30-32页 |
·电流内环原理分析 | 第30-31页 |
·电压外环原理分析 | 第31-32页 |
·单相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 | 第32-36页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建模 | 第32页 |
·MPPT 编程实现及仿真分析 | 第32-35页 |
·并网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仿真 | 第37-55页 |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机理 | 第37-38页 |
·并网逆变器的原理分析 | 第37页 |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原理分析 | 第37-38页 |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分类 | 第38页 |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三相光伏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 | 第39-40页 |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 | 第40-46页 |
·VOC 矢量控制策略 | 第40-41页 |
·电流调节器前馈解耦控制 | 第41-42页 |
·电流内环 PI 调节器设计 | 第42-43页 |
·电压外环 PI 调节器设计 | 第43-44页 |
·基于 VOC 矢量控制仿真 | 第44-46页 |
·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直接功率控制 | 第46-54页 |
·虚拟磁链的估算 | 第46-48页 |
·虚拟磁链的误差补偿 | 第48-50页 |
·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瞬时功率估算 | 第50-51页 |
·基于 PI 调节定频 VF-DPC 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 第51-52页 |
·基于定频 SVPWM 调制 VF-DPC 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光伏发电系统硬件设计 | 第55-61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5页 |
·H 功率桥电路的设计 | 第55-56页 |
·H 桥的驱动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光电隔离的电路设计 | 第57页 |
·频率和相位检测电路 | 第57-58页 |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 第58-59页 |
·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59-60页 |
·过流保护 | 第59页 |
·过压保护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光伏发电系统软件设计 | 第61-71页 |
·光伏并网逆变器频率相位跟踪 | 第61-64页 |
·DDS 技术原理 | 第61-62页 |
·DDS 技术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原理 | 第62页 |
·频率计的设计 | 第62-63页 |
·相位差检测 | 第63-64页 |
·SPWM 算法实现 | 第64页 |
·系统软件设计框图 | 第64-65页 |
·系统主程序软件设计 | 第65-68页 |
·初始化程序的设计 | 第66页 |
·频率相位跟踪算法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SPWM 算法生成程序 | 第67-68页 |
·中断服务程序 | 第68-70页 |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 第68页 |
·CAP 捕获中断 | 第68-69页 |
·保护中断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7章 硬件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硬件平台和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5页 |
·硬件平台 | 第71-7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工作总结 | 第77页 |
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大摘要 | 第88-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