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地区松茸产地生态特征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松茸生态学特性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松茸发生的一般生态学特征 | 第11-12页 |
·植被状况 | 第11页 |
·松茸发生地的地形状况 | 第11-12页 |
·松茸发生地的土壤状况 | 第12页 |
·松茸的分布、发生规律及其近缘种 | 第12-14页 |
·分布情况 | 第12页 |
·松茸发生季节 | 第12-13页 |
·松茸近源种 | 第13页 |
·松茸的适应性、变异性和驯化潜能 | 第13-14页 |
·松茸生态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 第14页 |
·松茸的保护情况 | 第14-15页 |
·松茸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试验地的设置 | 第17页 |
·植被调查 | 第17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 | 第17页 |
·土壤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分析 | 第17页 |
·气象数据与松茸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17页 |
·松茸子实体的空间分布调查 | 第17-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1页 |
·松茸产地的森林结构状况 | 第18-21页 |
·松茸产地的土壤状况 | 第21-24页 |
·松茸产地的土壤微生物状况 | 第24-26页 |
·松茸发生地的气候状况 | 第26-30页 |
·温度与降水 | 第26-28页 |
·不同月份温度与降水对松茸产量的通径分析 | 第28-30页 |
·松茸子实体空间分布型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共生树种 | 第31页 |
·土壤条件 | 第31页 |
·土壤微生物 | 第31页 |
·气候因素 | 第31页 |
·松茸嫌弃地 | 第31-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