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济南二安”词作的文化内涵解读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宋代齐鲁文化语境与"济南二安"第14-23页
   ·宋代的齐鲁文化背景第14-18页
     ·"功利"思想第14-16页
     ·"雅正"观念第16-18页
   ·齐鲁文化语境对"济南二安"的影响第18-23页
     ·"济南二安"的文化心理第18-19页
     ·"济南二安"的文化人格第19-21页
     ·"济南二安"的审美心态第21-23页
第三章 "济南二安"词作的文化指向第23-31页
   ·"二安"词作的儒家文化指向第23-25页
     ·"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第23-24页
     ·真挚热烈的爱国之情第24-25页
   ·"二安"词作的佛家文化指向第25-27页
     ·李清照对佛家思想的接受第26-27页
     ·辛弃疾对佛家思想的接受第27页
   ·"二安"词作的道家文化指向第27-31页
     ·返璞归真、顺物自然第28-29页
     ·庄周化蝶、浮生若梦第29-31页
第四章 "济南二安"词作的文化隐喻第31-46页
   ·涉酒词的文化隐喻第31-33页
     ·幽思浓愁、自我感怀第31-32页
     ·狂放于外、悲哀于内第32-33页
   ·寄梦词的文化隐喻第33-36页
     ·寄梦托愁、抒发真情第34-35页
     ·怀乡忧国、乱世飘零第35-36页
   ·咏花词的文化隐喻第36-39页
     ·品质高洁、自我比况第37-38页
     ·憔悴飘零、君子不屈第38-39页
   ·闲居词的文化隐喻第39-42页
     ·纯真自然、热爱生活第40-41页
     ·出世入世、儒道矛盾第41-42页
   ·节令词的文化隐喻第42-46页
     ·韶华伤逝之情第43-44页
     ·故国家园之悲第44-46页
第五章 "济南二安"的性别文化差异第46-52页
   ·男性与女性视角的差异第46-48页
     ·只见"女"不见"人"第46-47页
     ·只见"人"不见"女"第47-48页
   ·"济南二安"性别视角差异的文化解读第48-52页
     ·"代女人言"的男性视角第49-50页
     ·"自我体验"的女性视角第50-52页
第六章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僧侣佛理词研究
下一篇:《搜神记》的世情化倾向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