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CAST的Φ450电极锭浇注过程的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电渣冶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电渣重熔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电渣重熔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CAD/CAE 在铸造的应用状况 | 第14-15页 |
·国内外的铸造软件简述和 ProCAST 的特点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2. 钢锭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钢液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钢液温度的控制 | 第18-19页 |
·钢中氧的行为 | 第19页 |
·钢液传递过程的化学反应 | 第19页 |
·浇注过程的液体流动现象 | 第19-22页 |
·钢液浇注过程的流动力学 | 第20页 |
·钢液流动的物理模拟 | 第20-21页 |
·钢液流动的数学模拟 | 第21-22页 |
·钢锭凝固传热过程 | 第22-28页 |
·钢液凝固热 | 第23页 |
·钢锭模中心液体的传热 | 第23-24页 |
·凝固壳表面与钢锭模壁传热 | 第24-25页 |
·模壁与空气传热 | 第25页 |
·传热方程在电极锭凝固的应用 | 第25-28页 |
·钢锭的凝固收缩理论 | 第28-29页 |
·凝固过程的体积变化 | 第28页 |
·缩孔的形成 | 第28-29页 |
·浇注位置设置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冒口的设计理论 | 第30-31页 |
·冒口的设计原则 | 第30页 |
·利用模数法设计冒口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电极模的三维实体设计、网格划分与条件设置 | 第32-40页 |
·软件简介及特点 | 第32页 |
·SolidWorks 软件的简介及特点 | 第32页 |
·GEOMESH 软件的简介及特点 | 第32页 |
·电极模的建模过程 | 第32-35页 |
·电极模锭身的建模 | 第32-33页 |
·顶部绝热板和底部模底砖的建模 | 第33页 |
·电极模底盘的建模 | 第33-34页 |
·电极模的建模 | 第34页 |
·电极模各部分的装配 | 第34-35页 |
·对已绘制出的 3D 图形进行网格划分 | 第35-39页 |
·电极模各部分面网格的划分 | 第35-37页 |
·电极模体网格的划分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电极锭浇注模拟方案的设计 | 第40-47页 |
·数学模型描述 | 第40-41页 |
·控制方程设置 | 第40页 |
·初始条件 | 第40页 |
·边界条件 | 第40页 |
·缩孔计算方程 | 第40-41页 |
·电极模铸型和耐火砖的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电极锭物理参数的确定 | 第42-44页 |
·电极锭固相率的确定 | 第42-43页 |
·电极锭比热的确定 | 第43页 |
·电极锭密度和热膨胀系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模型的界面赋值 | 第44页 |
·电极锭的浇注原始方案的确定 | 第44-46页 |
·电极锭的优化浇注方案的确定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方案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原始方案的充型及凝固温度场变化 | 第47页 |
·优化方案的充型及凝固温度场变化对比 | 第47-50页 |
·电极锭各部分凝固时间的对比 | 第50-51页 |
·电极锭缩孔分布范围与程度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