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博弈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总结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回顾法 | 第15页 |
·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法 | 第15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5页 |
·数学推理方法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研究土地流转主体利益博弈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博弈论 | 第17-18页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土地政策理论 | 第19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1页 |
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21-27页 |
·博弈主体的利益关切 | 第21-22页 |
·中央政府的利益关切 | 第21页 |
·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 | 第21-22页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成因 | 第22-23页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分析 | 第23-27页 |
·博弈分析假设 | 第23页 |
·博弈过程分析 | 第23-26页 |
·基本结论 | 第26-27页 |
4 土地流转各直接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 第27-36页 |
·农地流转利益博弈主体的选择 | 第27-28页 |
·基层政府 | 第27页 |
·土地流出方 | 第27-28页 |
·土地流入方 | 第28页 |
·农村土地流转各直接主体的收益 | 第28-29页 |
·基层政府收益 | 第28页 |
·流入方收益 | 第28-29页 |
·流出方收益 | 第29页 |
·土地的流入方和流出方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29-32页 |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基本假设 | 第29-30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博弈分析 | 第31页 |
·基本结论 | 第31-32页 |
·基层政府与流转双方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32-36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3页 |
·博弈过程分析 | 第33-34页 |
·基本结论 | 第34-36页 |
5 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中央政府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权力过大,博弈中处于绝对不平等的强势地位 | 第36页 |
·农地产权不清晰,使土地流出方处于弱势地位 | 第36-37页 |
·法律监管不到位,流转秩序趋于混乱 | 第37页 |
·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权限小,活力不够 | 第37-38页 |
·存在狭隘地方主义 | 第38页 |
·政绩观有偏差 | 第38页 |
·流出方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观念保守,不愿意流转 | 第38-39页 |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39页 |
·信息不对称,在博弈中处于绝对的弱势 | 第39-40页 |
6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 第40-44页 |
·中央政府 | 第40-41页 |
·简政放权,确定中央政府权力边界 | 第40页 |
·赋予农民的“准所有权” | 第40-41页 |
·严格法律监管,维护流转市场秩序 | 第41页 |
·地方政府 | 第41-42页 |
·因地制宜,活用中央政府政策 | 第41页 |
·放眼未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 第41-42页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42页 |
·土地流出方 | 第42-44页 |
·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第42-43页 |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43页 |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参与决策 | 第43-44页 |
7 总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