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1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及其主要内容 | 第10-16页 |
·相关概念厘定 | 第10-11页 |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10-11页 |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 第11页 |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理论指导力 | 第11-12页 |
·政治鉴别力 | 第12页 |
·舆论引导力 | 第12-13页 |
·矛盾化解力 | 第13页 |
·教育灌输力 | 第13-14页 |
·组织协调力 | 第14页 |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 第14-16页 |
·有利于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第14-15页 |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第15页 |
·有利于化解党群、干群矛盾 | 第15-16页 |
2 新形势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第16-20页 |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求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 第16-17页 |
·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 第16页 |
·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 | 第16-17页 |
·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 第17-18页 |
·新媒体的快速性要求能及时把握舆情动向 | 第17页 |
·新媒体的广泛性要求具备使用新型传播工具的能力 | 第17-18页 |
·新媒体的隐秘性对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要求 | 第18页 |
·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 第18-20页 |
·群众主体的多元化 | 第18-19页 |
·群众利益的多样化 | 第19页 |
·群众需求的差异化 | 第19页 |
·群众诉求的复杂化 | 第19-20页 |
3 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原则性不强,工作实效性低 | 第20-21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不到位 | 第20页 |
·贯彻群众路线落实不到位 | 第20-21页 |
·选拔、考核机制滞后,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21页 |
·思政工作者的选拔任用不合理 | 第21页 |
·缺乏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 | 第21页 |
·政治素养欠缺,理论指导力弱 | 第21-22页 |
·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 | 第21-22页 |
·相关培训课程不健全 | 第22页 |
·专业能力不强,工作跟不上形势需要 | 第22-23页 |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学历偏低 | 第22页 |
·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 | 第22-23页 |
·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 第23页 |
·教育形式古板陈旧 | 第23页 |
·学习掌握最前沿交流工具的主动性不强 | 第23页 |
4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的主要对策 | 第23-35页 |
·坚持基本原则,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的实际效果 | 第23-25页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第23-24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24页 |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原则 | 第24-25页 |
·建立健全机制,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 第25-27页 |
·建立可行的责任管理制度 | 第25-26页 |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 第26页 |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 第26-27页 |
·建立规范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估体系 | 第27页 |
·重视思想教育,增强政治鉴别力 | 第27-28页 |
·坚定理想信念 | 第27页 |
·站稳政治立场 | 第27-28页 |
·增强政治敏锐性 | 第28页 |
·重视媒体作用,提高舆论引导力 | 第28-29页 |
·加强主流媒体的政治导向作用 | 第28页 |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舆论引导作用 | 第28-29页 |
·重视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间的融合与发展 | 第29页 |
·强化沟通培训,提高沟通协调力 | 第29-31页 |
·注重培养沟通意识 | 第29-30页 |
·把握不同的沟通对象 | 第30页 |
·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 | 第30-31页 |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第31页 |
·开展多种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 第31-35页 |
·脱产学习 | 第31-32页 |
·在职岗位培训 | 第32页 |
·开展科学研究 | 第32-33页 |
·开展传帮带活动 | 第33页 |
·组织参观访问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