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4 论文拟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 | 第13-20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 第13-15页 |
·马克思建党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思想滥觞 | 第13页 |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思想本源 | 第13-14页 |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思想萌芽 | 第14-1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依据 | 第15-16页 |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历史的昭示 | 第15-16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6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 第16-1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为理论形成提供了实践沃土 | 第16-17页 |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形成提供了发展动力 | 第17-18页 |
·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实践为理论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 | 第1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8-20页 |
·“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 | 第18-19页 |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 | 第19-20页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体系 | 第20-2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 第20-22页 |
·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内涵决定了体系的方向 | 第20页 |
·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为体系的行动方略 | 第20-21页 |
·以党的历史方位理论为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 | 第21-22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主线 | 第22-25页 |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是贯穿理论体系的时代主线 | 第22页 |
·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是贯穿理论体系的本质主线 | 第22-23页 |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是贯穿理论体系的核心主线 | 第23-24页 |
·三条主线三位一体是贯穿理论体系的鲜明主线 | 第24-2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精髓 | 第25-28页 |
·党的思想路线理论是贯穿体系的科学指南 | 第25页 |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 第25-26页 |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 | 第26页 |
·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精神 | 第26-27页 |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特征 | 第27-28页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28-55页 |
·坚持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第28-29页 |
·坚持党的性质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 第28页 |
·坚持党的宗旨是党的建设的最高价值取向 | 第28-29页 |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 | 第29-30页 |
·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旗帜 | 第29-30页 |
·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 | 第30页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第30-33页 |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 第30-31页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第31-32页 |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 第32页 |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 第32-33页 |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第33页 |
·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 | 第33-36页 |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 第33-34页 |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 第34-35页 |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 第35-36页 |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第36-39页 |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抓好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 | 第36页 |
·科学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 | 第36-37页 |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 第37-38页 |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第38页 |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第38-39页 |
·抓紧抓好党的组织建设 | 第39-42页 |
·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方针 | 第39-40页 |
·全面贯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 | 第40-41页 |
·新形势下要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 第41页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 第41-42页 |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 第42-44页 |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 第42页 |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第42-43页 |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 第43-44页 |
·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第44页 |
·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 第44-48页 |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 第45页 |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 第45-46页 |
·依靠法制惩治腐败现象 | 第46-47页 |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 第47页 |
·确立“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 | 第47-48页 |
·加强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 | 第48-51页 |
·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 第48-49页 |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 | 第49页 |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 第50页 |
·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 | 第50-51页 |
·在实践中发展党的建设总目标 | 第51-52页 |
·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 第51页 |
·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总目标的与时俱进 | 第51-52页 |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第52-55页 |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 第53页 |
·坚持以客观规律来谋划党的建设 | 第53-54页 |
·坚持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 第54页 |
·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 第54-55页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特征 | 第55-5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思想脉络具有继承性 | 第5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具有科学性 | 第55-56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本质具有为民性 | 第56-57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具有实践性 | 第57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品格具有开放和发展性 | 第57-58页 |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 第58-60页 |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第58-59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59页 |
·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武器 | 第59-60页 |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是一个开放且发展的理论体系 | 第60-62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第60-61页 |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理论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