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四)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电视剧批评与社会思潮 | 第13-21页 |
(一) 电视剧批评的互动机理 | 第13-14页 |
(二) 社会思潮的本质及特征 | 第14-16页 |
1. 社会思潮的含义 | 第14页 |
2. 社会思潮的本质 | 第14-15页 |
3. 社会思潮的成因及特点 | 第15-16页 |
4. 当代社会思潮具体呈现的各家之言 | 第16页 |
(三) 文化视域下的当代社会思潮嬗变 | 第16-19页 |
1. 新启蒙思潮在文化领域的影响 | 第17-18页 |
2. 90 年代社会思潮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 | 第18页 |
3. 新世纪的延续与开拓 | 第18-19页 |
(四) 电视剧批评与社会思潮 | 第19-21页 |
二、 文化视域下电视剧批评的学科建构 | 第21-25页 |
(一) 批评话语的发出者——批评家主体 | 第21-22页 |
(二) 文化思潮与中国电视剧批评的话语取向 | 第22-23页 |
(三) 中国电视剧批评的体系化成果述评 | 第23-25页 |
三、 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中国电视剧批评嬗变 | 第25-31页 |
(一) 精英文化的启蒙——复苏时期的中国电视剧批评概观 | 第25-27页 |
1. 人道主义思潮与电视剧批评 | 第25-26页 |
2. 伤痕思潮与电视剧批评 | 第26页 |
3. 寻根思潮与电视剧批评 | 第26-27页 |
(二) 大众文化的突围——20 世纪 90 年代电视剧题材批评的多维视点 | 第27-29页 |
1. “西学热”思潮的“后劲”对电视剧批评理论的影响 | 第27-28页 |
2. 大众文化思潮带来的文化研究理论 | 第28页 |
3.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现象学批评理论 | 第28-29页 |
(三) 多元文化的互动——21 世纪电视剧批评的多元化实践 | 第29-31页 |
1. 电视剧批评进入文化研究的新时期 | 第29页 |
2. 商业美学批评兴起 | 第29-31页 |
四、 “西学热”思潮与中国电视剧批评研究范式转换 | 第31-37页 |
(一) 西学之鉴:西方文论范式转换 | 第31-33页 |
1. 西方人文科学发展历程 | 第31页 |
2. 语言学转向对西方文论观念的影响 | 第31-33页 |
(二) 范式转换:从本体研究到文本分析 | 第33-35页 |
1. 本体研究主导阶段 | 第33-34页 |
2. 文本分析盛行阶段 | 第34-35页 |
(三) 研究转向:由文本分析到文化研究 | 第35-37页 |
五、 管中窥豹——电视剧题材批评实践之文化审视 | 第37-46页 |
(一) 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之流中的文化之维 | 第37-39页 |
(二) 家庭伦理剧批评:大众文化思潮下的理论争鸣 | 第39-43页 |
1. 对“家庭”和“伦理”的探析 | 第39-40页 |
2. 对家庭伦理剧叙事的探究 | 第40-41页 |
3. 联系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分析家庭伦理剧创作及热播原因 | 第41-42页 |
4. 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 第42-43页 |
(三) 人道主义思潮在军旅题材剧批评中的文化表征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