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热泉微生物的生态学 | 第12-13页 |
·热泉的理化特征 | 第12-13页 |
·热泉微生物的类群 | 第13页 |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13-20页 |
·培养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4-20页 |
·研究热泉微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第20-26页 |
·嗜热微生物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嗜热微生物产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价值 | 第22-26页 |
·立题依据和实验设计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二章 长白山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非培养分析 | 第34-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采样 | 第34-35页 |
·环境总 DNA 的提取 | 第35-37页 |
·建立 16S rRNA 基因文库 | 第37-40页 |
·末端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 | 第40-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62页 |
·采样及总 DNA 的提取结果 | 第42页 |
·ARDRA 和 16S rRNA 基因文库多样性分析 | 第42-52页 |
·T-RFLP 分析三个样品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 第52-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第三章 产纤维素酶菌株分离和初步鉴定 | 第66-86页 |
·引言 | 第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75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66-68页 |
·菌株培养条件 | 第68-69页 |
·嗜热菌株的初步鉴定 | 第69-74页 |
·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74-75页 |
·基因组 DNA 的 G+C mol%含量测定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3页 |
·产纤维素酶嗜热菌的富集培养 | 第75页 |
·嗜热菌的分离 | 第75-77页 |
·菌体形态 | 第77-78页 |
·生长因子 | 第78-79页 |
·CBS-Z~T 细胞壁脂肪酸特征 | 第79-82页 |
·CBS-Z~T 菌株的基因型特征与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四章 产酯酶细菌的富集筛选及初步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86-100页 |
·引言 | 第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92页 |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86-88页 |
·菌株的筛选与分离纯化 | 第88页 |
·嗜热细菌菌株的初步鉴定 | 第88-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97页 |
·嗜热细菌菌株的筛选 | 第92页 |
·生长因子 | 第92-97页 |
·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97-98页 |
·小结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2页 |
博士期间发表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