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6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分子力学方法(Molecular Mechanics,MM) | 第14-18页 |
·原理 | 第14-15页 |
·分子力场的组成 | 第15-17页 |
·常用分子力场分类 | 第17页 |
·分子力学的应用 | 第17-18页 |
·优势 | 第18页 |
·局限 | 第18页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18-33页 |
·量子力学基础 | 第18-20页 |
·量子化学简介 | 第20-25页 |
·建立与发展 | 第20-22页 |
·原子单位制(a.u.) | 第22-25页 |
·Schrodinger方程 | 第25-28页 |
·定态Schrodinger方程 | 第25-27页 |
·含时Schrodinge方程 | 第27-28页 |
·复杂体系Schr6dinge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28-33页 |
·非相对论近似 | 第28-29页 |
·Born-Oppenheimer近似 | 第29-31页 |
·轨道近似 | 第31-33页 |
·量子化学计算在有机催化反应机理中的应用 | 第33-42页 |
·解释实验 | 第33-38页 |
·提出新机理 | 第38-40页 |
·预测立体选择性 | 第40页 |
·设计催化剂 | 第40-42页 |
·量子化学计算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中的应用 | 第42-46页 |
第二章 理论(DFT)和实验(NMR)结合研究硫脲-金鸡纳碱双官能团催化剂的双活化机理 | 第46-74页 |
·前言 | 第46-50页 |
·实验与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72页 |
·催化剂与底物结构 | 第51-54页 |
·催化剂Cat结构 | 第51-52页 |
·底物EI结构 | 第52-53页 |
·底物Nu结构 | 第53-54页 |
·催化剂结合底物与质子化 | 第54-58页 |
·动力学实验 | 第58-62页 |
·测定反应级数 | 第58-60页 |
·测定反应活化能 | 第60-62页 |
·主产物(5R,6S)的计算结果 | 第62-68页 |
·Pathway B机理 | 第63-65页 |
·Pathway C机理 | 第65-66页 |
·比较Pathway B与Pathway C机理 | 第66-68页 |
·来自对映和非对映选择性的证据 | 第68-72页 |
·对映选择性 | 第69-70页 |
·非对映选择性 | 第70-72页 |
·总结和结论 | 第72-74页 |
第三章 其它双官能团有机催化剂双活化机理的理论计算研究 | 第74-92页 |
·前言 | 第74-76页 |
·(S,S)-硫脲-金鸡纳碱催化硝基甲烷与查耳酮的Michael加成反应 | 第76-81页 |
·背景介绍 | 第76-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1页 |
·(R,R)-硫脲-金鸡纳碱催化β-羰基酯与反式硝基苯乙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 | 第81-84页 |
·背景介绍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4页 |
·Takemoto催化剂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反式硝基苯乙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 | 第84-89页 |
·背景介绍 | 第84-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89页 |
·总结和结论 | 第89-90页 |
·预测芳酰胺-金鸡纳碱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双活化机理 | 第90-92页 |
第四章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合研究Pd/COF-LZU1催化剂中COF-LZU1与Pd(OAc)_2间的主客体化学 | 第92-113页 |
·前言 | 第92页 |
·结合位点分析与计算模型选取 | 第92-97页 |
·实验基础 | 第92-94页 |
·主客体作用区域分析 | 第94页 |
·结合位点分析 | 第94-95页 |
·计算模型选取 | 第95-97页 |
·计算方法 | 第97-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1页 |
·表面和孔道骨架亚胺位点 | 第98-100页 |
·表面和孔道单层末端胺位点 | 第100-101页 |
·表面和孔道单层末端醛位点 | 第101-103页 |
·表面和孔道双层末端胺位点 | 第103-105页 |
·表面和孔道双层末端醛位点 | 第105-107页 |
·10种位点结合能力比较 | 第107-108页 |
·NMR计算与SSNMR实验 | 第108-111页 |
·总结与结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附录 | 第125-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