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表面活性剂 | 第14页 |
| ·Gemini表面活性剂 | 第14-18页 |
|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 第18-21页 |
| ·抗菌杀菌性能 | 第18-19页 |
| ·蛋白质结合 | 第19页 |
| ·制备新材料 | 第19-20页 |
| ·基因转染 | 第20-21页 |
| ·三次采油 | 第21页 |
| ·金刚烷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金刚烷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本文的选题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对称桥头二取代金刚烷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第26-42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 ·试剂 | 第27-28页 |
| ·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 ·1,3-金刚烷二甲醇的合成 | 第28-29页 |
| ·1,3-二(溴甲基)金刚烷的合成 | 第29页 |
| ·1,3-二(氯甲基)金刚烷的合成 | 第29-30页 |
| ·1,3-金刚烷二醇的合成 | 第30页 |
| ·结构表征测试方法 | 第30页 |
| ·产物结构分析 | 第30-36页 |
| ·1,3-金刚烷二甲醇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 ·1,3-二(溴甲基)金刚烷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 ·1,3-二(氯甲基)金刚烷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 ·1,3-金刚烷二醇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 ·工艺优化及讨论 | 第36-40页 |
| ·1,3-金刚烷二甲酸的合成 | 第36-37页 |
| ·1,3-金刚烷二甲醇的合成 | 第37-38页 |
| ·1,3-二(溴甲基)金刚烷的合成 | 第38-39页 |
| ·1,3-二(氯甲基)金刚烷的合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金刚烷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 第42-5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2-44页 |
| ·试剂 | 第42-43页 |
| ·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 ·试剂的预处理 | 第44页 |
| ·合成路线 | 第44页 |
| ·1,3-二溴乙酰氧金刚烷的合成 | 第44-45页 |
| ·1,3-二(二甲基十六胺基乙酰氧基)金刚烷二溴的合成 | 第45页 |
| ·1,3-二(二甲基十四胺基乙酰氧基)金刚烷二溴的合成 | 第45页 |
| ·1,3-二(二甲基十二胺基乙酰氧基)金刚烷二溴的合成 | 第45-46页 |
| ·结构表征测试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讨论 | 第46-53页 |
| ·熔点测试结果 | 第46-47页 |
| ·~1H NMR谱图分析 | 第47-4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 ·元素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 ·1,3-二溴乙酰氧金刚烷的合成工艺探讨 | 第51-52页 |
| ·1,3-二溴乙酰氧金刚烷的纯化工艺探讨 | 第52-53页 |
| ·金刚烷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纯化工艺探讨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 第54-6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55页 |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55页 |
| ·乳化性能的测定 | 第55-56页 |
| ·krafft点的测定 | 第56页 |
| ·泡沫性能的测定 | 第56页 |
| ·结果讨论 | 第56-62页 |
| ·表面张力与临界胶束浓度 | 第56-58页 |
| ·电导率测CMC | 第58-60页 |
| ·乳化性能 | 第60-61页 |
| ·Krafft点 | 第61页 |
| ·泡沫性能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