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低温冷害 | 第9-10页 |
·东北地区低温冷害的分布 | 第9页 |
·低温冷害对玉米的影响 | 第9-10页 |
·玉米耐低温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种子萌发与低温胁迫的关系 | 第10-11页 |
·玉米植株叶绿素含量与低温胁迫的关系 | 第11页 |
·玉米植株抗氧化酶活性与低温胁迫的关系 | 第11-13页 |
·玉米植株丙二醛含量与低温胁迫的关系 | 第13页 |
·玉米植株脯氨酸含量与低温胁迫的关系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耐低温性筛选 | 第17-47页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21页 |
·萌发期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页 |
·幼苗期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8-20页 |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46页 |
·低温胁迫下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的变化 | 第21-22页 |
·低温胁迫下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 | 第22-24页 |
·低温胁迫下芽长和根长的变化 | 第24-27页 |
·低温胁迫下各指标主成分分析 | 第27-29页 |
·低温胁迫下发芽指数聚类分析 | 第29-31页 |
·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1页 |
·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1-37页 |
·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期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7-39页 |
·低温胁迫下各指标主成分分析 | 第39-43页 |
·低温胁迫下 SOD 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低温胁迫下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不同温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7-65页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63页 |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在不同温度下干物质积累 | 第47-51页 |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在不同温度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51-55页 |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在不同温度下 SOD 活性的变化 | 第55-59页 |
·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在不同温度下 POD 活性的变化 | 第59-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5-67页 |
·玉米萌发期及幼苗期形态与耐低温性的关系 | 第65页 |
·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与耐低温性的关系 | 第65页 |
·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与耐低温性的关系 | 第65-66页 |
·玉米幼苗脯氨酸含量与耐低温性的关系 | 第66页 |
·玉米幼苗丙二醛含量与耐低温性的关系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