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捻转血矛线虫概述 | 第13-16页 |
·捻转血矛线虫简介 | 第13页 |
·捻转血矛线虫的形态结构 | 第13页 |
·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活史 | 第13-14页 |
·捻转血矛线虫的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捻转血矛线虫的致病性和症状 | 第15页 |
·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 | 第15-16页 |
·寄生线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16页 |
·寄生线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寄生线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捻转血矛线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线粒体DNA标记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微卫星DNA标记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其他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6-38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6-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8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页 |
·样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 第28-29页 |
·线粒体nad4基因DNA序列的获取 | 第29-30页 |
·微卫星多肽性位点的筛选 | 第30-32页 |
·微卫星的基因分型 | 第32-3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8-66页 |
·ITS-2基因的分析 | 第38-41页 |
·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 第38页 |
·DNA序列分析 | 第38-41页 |
·线粒体nad4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1-47页 |
·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 第41页 |
·DNA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42-46页 |
·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 第46-47页 |
·微卫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7-66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47-48页 |
·荧光PCR扩增及检测 | 第48-49页 |
·毛细管电泳检测 | 第49页 |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49-51页 |
·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检测 | 第51-54页 |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 | 第54-57页 |
·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 第57-58页 |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58-62页 |
·种群主成分和主坐标分析 | 第62-63页 |
·种群动态分析 | 第63-65页 |
·种群地理隔离分析 | 第65-66页 |
5 讨论 | 第66-71页 |
·基于线粒体nad4基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6-67页 |
·种群遗传变异 | 第66页 |
·种群遗传结构 | 第66-67页 |
·基于微卫星DNA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7-70页 |
·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检测 | 第67-68页 |
·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68页 |
·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 第68-69页 |
·种群遗传结构 | 第69页 |
·种群动态 | 第69-70页 |
·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 | 第70-71页 |
6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