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探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史路径 | 第11-25页 |
一、从政治哲学到古典政治经济学 | 第11-15页 |
二、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15-21页 |
三、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科学社会主义 | 第21-25页 |
第1章 近代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视域融合 | 第25-39页 |
·古今的政治观念论 | 第25-28页 |
·斯密与社会理论的兴起 | 第28-32页 |
·康德、黑格尔与政治的回归 | 第32-38页 |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启示 | 第38-39页 |
第2章 马克思从政治批判到唯物史观的转换 | 第39-57页 |
·政治批判视野中的市民社会凸显 | 第39-44页 |
·唯物史观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源头 | 第44-50页 |
·唯物史观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 | 第50-57页 |
第3章 社会问题: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问题路径 | 第57-77页 |
·马克思法权视域内的社会问题 | 第58-61页 |
·斯密对社会问题的伦理学反思 | 第61-65页 |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场乌托邦 | 第65-69页 |
·对社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69-77页 |
第4章 重塑生产: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概念 | 第77-103页 |
·《国富论》的两幅面孔 | 第78-83页 |
·“穷人政治经济学”VS“富人政治经济学” | 第83-91页 |
·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境域 | 第91-97页 |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质 | 第97-103页 |
第5章 生产正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政治哲学内涵 | 第103-125页 |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交换正义 | 第103-108页 |
·李嘉图社会主义与分配正义 | 第108-112页 |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正义批判 | 第112-118页 |
·劳动的共同体与生产正义 | 第118-125页 |
结语 | 第125-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