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权滥用的防范制约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部分 防范与制约公诉权滥用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11-29页 |
一、公诉权滥用的基本问题 | 第11-17页 |
(一) 公诉权滥用的内涵 | 第11页 |
(二) 公诉权滥用的标准 | 第11-13页 |
(三) 公诉权滥用的形态 | 第13-17页 |
二、防范与制约公诉权滥用的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一) 程序正义理论 | 第19-23页 |
(二) 宪政理论 | 第23-29页 |
第二部分 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比较考察 | 第29-58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29-36页 |
(一) 美国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29-34页 |
(二) 英国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34-36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36-42页 |
(一) 德国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36-41页 |
(二) 法国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41-42页 |
三、其他法系国家及地区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42-55页 |
(一) 日本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42-46页 |
(二) 俄罗斯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46-51页 |
(三) 台湾地区的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51-55页 |
四、经验总结与启示 | 第55-58页 |
(一)英美法特色模式 | 第55页 |
(二)大陆法特色模式 | 第55页 |
(三)日本特色模式 | 第55-58页 |
第三部分 中国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现状分析 | 第58-72页 |
一、防范与制约公诉权滥用的现行规定 | 第58-62页 |
(一) 检察机关的防范与制约 | 第58-59页 |
(二) 执政党的防范与制约 | 第59页 |
(三) 人民代表大会的防范与制约 | 第59-60页 |
(四) 法院的防范与制约 | 第60页 |
(五) 公民的防范与制约 | 第60-62页 |
二、现行防范与制约公诉权滥用制度的缺陷 | 第62-64页 |
(一) 检察机关内部的防范与制约不到位 | 第62-63页 |
(二) 检察官绩效考评制度设置不合理 | 第63页 |
(三) 法院的防范与制约制度缺失 | 第63-64页 |
(四) 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待完善 | 第64页 |
三、现行制度缺陷造成的实际问题 | 第64-72页 |
(一) 起诉权的滥用 | 第64-68页 |
(二) 不起诉权的滥用 | 第68-69页 |
(三) 公诉权滥用的其它典型形态 | 第69-72页 |
第四部分 构建中国公诉权滥用防范制约机制 | 第72-86页 |
一、内部权力对公诉权滥用的防范与制约 | 第72-75页 |
(一) 加强检察系统内的纵向防范制约机制 | 第72-74页 |
(二) 完善检察系统内的横向防范制约机制 | 第74-75页 |
二、外部权力对公诉权滥用的防范与制约 | 第75-82页 |
(―) 完善人大的防范制约机制 | 第75-76页 |
(二)改善党委的防范制约机制 | 第76-77页 |
(三)强化法院的防范制约机制 | 第77-82页 |
三、公民权力对公诉权滥用的防范与制约 | 第82-86页 |
(一) 强化被追诉人的防范与制约 | 第82页 |
(二)加强被害人的防范与制约 | 第82-84页 |
(三)完善人民监督员的防范与制约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