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噻虫嗪的性质 | 第11-12页 |
| ·国内外高级氧化技术简介 | 第12-19页 |
| ·化学氧化法 | 第13-14页 |
| ·光化学氧化法 | 第14-16页 |
| ·湿式氧化法 | 第16-17页 |
| ·超临界水氧化法 | 第17-18页 |
| ·电Fenton氧化法 | 第18-19页 |
| ·气体扩散电极 | 第19-21页 |
| ·钙钛矿催化剂 | 第21-24页 |
| ·循环伏安法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掺杂型钙钛矿催化剂制备 | 第30-42页 |
| ·催化剂制备工艺 | 第30页 |
| ·元素Co对催化剂LaNiO_3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LNC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 ·LNC催化剂最佳焙烧温度分析 | 第33-36页 |
| ·TEM表征 | 第33-35页 |
| ·亚甲基蓝降解效果表征 | 第35-36页 |
| ·Ni、Co配比对催化剂LNC影响分析 | 第36-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气体扩散电极制备 | 第42-56页 |
| ·气体扩散电极制备工艺流程 | 第42页 |
| ·乙炔黑对电极性能影响分析 | 第42-45页 |
| ·电极材料配比分析 | 第45-47页 |
| ·催化剂含量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 ·乙炔黑和LaNi_(0.8)Co_(0.2)O_3的联合作用 | 第49-51页 |
| ·电极表面形貌分析 | 第51-53页 |
| ·电极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噻虫嗪降解机理研究 | 第56-71页 |
| ·噻虫嗪溶液配置 | 第56页 |
| ·时间对噻虫嗪降解效果影响分析 | 第56-58页 |
| ·降解工艺 | 第56-57页 |
| ·噻虫嗪最佳降解时间 | 第57-58页 |
| ·电流密度对噻虫嗪降解效果影响分析 | 第58-62页 |
| ·噻虫嗪降解最佳电流密度 | 第58-61页 |
| ·噻虫嗪动力学分析 | 第61-62页 |
| ·pH对噻虫嗪降解效果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 ·最佳pH | 第62-63页 |
| ·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63-65页 |
| ·噻虫嗪降解机理研究 | 第65-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第81-8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