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新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保障性住房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第9-19页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相关概述第9-11页
  (一)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涵义第9-10页
  (二)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第10-11页
 二、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1-19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第11-13页
  (二) 毛泽东、邓小平论民生与住房保障第13-15页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第15-19页
第二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现状第19-27页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模式的演进历程第19-20页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制度第19页
  (二) 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发展阶段第19页
  (三) 住房制度的调整创新阶段第19-20页
 二、我国住房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第20-23页
  (一) 城乡住宅建设快速发展第20-21页
  (二)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第21页
  (三) 新的住房体制基本建立第21-22页
  (四)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第22-23页
 三、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一) 当前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二) 当前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三) 当前限价房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第三章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27-35页
 一、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第27-29页
  (一) 美国城市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第27-28页
  (二) 美国住房政策的特点第28-29页
 二、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第29-32页
  (一) 新加坡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第29-31页
  (二) 新加坡住房保障的特点第31-32页
 三、国外保障性住房模式的主要启示第32-35页
  (一) 加快住房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为住房保障制度提供法律依据第32页
  (二) 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第32-33页
  (三) 建立专门的住房保障实施机构第33页
  (四) 建立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积极拓宽保障性住房来源渠道第33页
  (五) 基于规划调控的住房保障措施第33-35页
第四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对策第35-47页
 一、发展并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建设第35-37页
  (一) 明确政策目标和政府责任第35-36页
  (二)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第36-37页
  (三)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法律法规体系第37页
 二、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第37-39页
  (一) 实现住房困难家庭全覆盖第37-38页
  (二) 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住房保障第38页
  (三) 坚持城乡统筹原则第38页
  (四) 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38-39页
 三、建立专业化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开发指标体系第39-41页
  (一) 现有的多部门协作方式存在弊端第39页
  (二)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运行机构第39-40页
  (三) 建立保障性住房开发指标体系第40-41页
 四、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良性可持续发展第41-47页
  (一) 正确处理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的关系第42-43页
  (二) 形成稳定的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渠道第43-44页
  (三) 构建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激励机制第44页
  (四) 形成省地节能环保的住宅建设模式第44-47页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深度报道研究
下一篇:A地产集团区域公司高效营销团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