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 第12-13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 | 第12-13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重大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8页 |
·煤炭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协同性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协同性分析 | 第21-32页 |
·资源整合的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资源及资源类型 | 第21页 |
·整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第21-22页 |
·资源整合的概念和特征 | 第22-23页 |
·煤炭资源整合与系统概念 | 第23-25页 |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的主体、客体、双重体分析与研究 | 第25-26页 |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各子系统协同性分析 | 第26-32页 |
·资源条件子系统分析 | 第26-27页 |
·生产条件子系统分析 | 第27-28页 |
·组织子系统分析 | 第28-30页 |
·效益子系统分析 | 第30-31页 |
·企业文化子系统分析 | 第31-32页 |
第3章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协同性评价模型建立 | 第32-39页 |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的结构协同性信息量评价熵函数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本研究方法的基本实质 | 第32页 |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协同性评价模型结构的建立 | 第32-33页 |
·各协同性评价要素的熵信息量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因果链、节点、维度(或阶) | 第33-34页 |
·关系 | 第34-35页 |
·煤炭资源整合系统阶段与层次的协同性信息量度量 | 第35-36页 |
·反馈环 | 第36页 |
·统一协同性的度量 | 第36-39页 |
·信息分量信息能评价基本模型 | 第36-37页 |
·统一尺度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各协同性分量的信息量计算 | 第39-47页 |
·系统整体统一协同信息量的计算 | 第47-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