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循环水养殖系统介绍 | 第12-15页 |
| ·循环水养殖系统原理及构成 | 第12-14页 |
|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优势与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曝气生物滤池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CO_2的来源及影响 | 第16-20页 |
|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CO_2的来源 | 第16-18页 |
|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CO_2积累的影响 | 第18-20页 |
| ·CO_2积累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 | 第18-19页 |
| ·CO_2积累对养殖对象的影响 | 第19-20页 |
| ·课题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海水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 CO_2的积累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36页 |
| ·概述 | 第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实验鱼类 | 第22-23页 |
| ·实验系统及运行管理 | 第23-25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 | 第26-32页 |
| ·系统日投饵率对 CO_2积累的影响 | 第26页 |
| ·养殖密度对 CO_2积累的影响 | 第26-28页 |
| ·系统内 CO_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28页 |
| ·系统气水比(G/L)对 CO_2积累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系统排污对 CO_2积累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养殖鱼体规格对系统 CO_2积累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养殖系统各单元间 CO_2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碳收支对养殖系统 CO_2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养殖系统内不同密度养殖池 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 第33页 |
| ·CO_2脱除单元运行效果不佳是 CO_2积累的直接原因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CO_2对海水曝气生物滤器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6-48页 |
| ·概述 | 第36-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运行条件 | 第38-39页 |
| ·取样与指标测试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 | 第40-44页 |
| ·BAF 在挂膜期间对 TAN、COD 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 ·CO_2胁迫对 TAN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CO_2胁迫对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CO_2胁迫对 BAF 出水 NO_x-N 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CO_2积累对 TAN 去除的影响 | 第44-45页 |
| ·CO_2积累对 COD 去除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CO_2对海水曝气生物滤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 | 第48-54页 |
| ·概述 | 第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 ·CO_2对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的影响 | 第50-51页 |
| ·CO_2对氨氧化细菌(AOB)数量的影响 | 第51页 |
| ·CO_2对亚硝酸氧化菌(NOB)数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