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8-27页 |
| ·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形式 | 第18-19页 |
| ·概念 | 第18-19页 |
| ·主要形式 | 第19页 |
| ·转移支付的主要功能 | 第19-20页 |
| ·调整政府间的纵向财政缺口问题 | 第19-20页 |
| ·弥补横向财政失衡问题 | 第20页 |
| ·矫正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外部性问题 | 第20页 |
| ·实施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 | 第20-21页 |
| ·国际上主要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1-25页 |
| ·美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1页 |
| ·澳大利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1-22页 |
| ·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2-24页 |
| ·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24-25页 |
| ·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不健全 | 第25页 |
| ·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 | 第25页 |
| ·转移支付的运行机制不规范 | 第25-26页 |
| ·“基数法”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涵义及历史沿革 | 第27-32页 |
| ·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 | 第27页 |
|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 | 第27-29页 |
| ·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27-28页 |
| ·改革开放以后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28-29页 |
| ·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变化 | 第29-32页 |
| 第四章 对天津市各区县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2-52页 |
| ·天津市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现行的转移支付政策 | 第32-36页 |
| ·天津市的经济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 ·天津市转移支付政策以及变化 | 第35-36页 |
| ·天津市各区县的财政自给能力分析 | 第36-40页 |
| ·财政自给能力的定义 | 第36-37页 |
| ·天津市各区县级政府的财政自给能力 | 第37-40页 |
| ·2007 年天津市区县财政自给能力实证分析 | 第40-42页 |
| ·天津市财政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分析 | 第42-52页 |
| ·天津市人均财政收支变异系数的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 ·天津市各区县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 | 第46-52页 |
| 第五章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 ·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相关法律的建设步伐 | 第52页 |
| ·确保转移支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第52-53页 |
| ·加快地方政府的信用建设步伐 | 第53页 |
| ·调整转移支付资金在各区县的分配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