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集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0页 |
·创新的含义与内容 | 第15-16页 |
·科技创新的内容与特征 | 第16-17页 |
·科技创新集群理论 | 第17-18页 |
·科技创新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国内对科技创新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科技创新的原则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0-25页 |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国外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 第25-27页 |
·美国科技创新集群布局状况分析 | 第26页 |
·日本科技创新集群布局状况分析 | 第26页 |
·德国科技创新集群布局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国内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第27页 |
·技术水平总体偏低 | 第27-28页 |
·共性技术人才缺乏 | 第28页 |
·融资体制有待完善 | 第28页 |
·沈阳铁西科技创新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 | 第28-30页 |
·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 | 第28-29页 |
·科技创新体系完善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沈阳机床集团整体概况与发展目标 | 第30-33页 |
·沈阳机床集团发展轨迹分析 | 第30-31页 |
·沈阳机床集团发展目标 | 第31页 |
·总体目标 | 第31页 |
·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 第31页 |
·沈阳机床集团研发体系及重点产品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沈阳机床集团科技创新环境剖析 | 第33-38页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机遇 | 第33-34页 |
·有利的国际环境 | 第33页 |
·有利的国内环境 | 第33页 |
·十八大报告展示的新契机 | 第33-34页 |
·推进科技竞争的新挑战 | 第34-35页 |
·国际市场形势分析 | 第34页 |
·国内市场形势分析 | 第34-35页 |
·发展科技创新的优势 | 第35-36页 |
·拥有自主创新理念 | 第35页 |
·科研队伍初具规模 | 第35页 |
·研发体系世界一流 | 第35页 |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 第35-36页 |
·创新能力的内部制约因素 | 第36-38页 |
·核心技术差距明显 | 第36页 |
·产业链条环节缺失 | 第36页 |
·科研人才结构不优 | 第36-38页 |
第六章 提高沈阳机床集团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38-41页 |
·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创新体制 | 第38-39页 |
·改革内部创新体制 | 第38页 |
·紧密联系科研院所 | 第38页 |
·充分扩展研发领域 | 第38-39页 |
·打造服务平台,加快产品成配套步伐 | 第39页 |
·实施国际战略,掌握核心技术 | 第39-40页 |
·制定激励机制,引进研发团队 | 第40-41页 |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 第40页 |
·不遗余力引进人才队伍 | 第40页 |
·依靠政府及社会力量引进、培育人才 | 第40-4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1-42页 |
·研究主要结论 | 第41页 |
·论文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