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2 技术创新联盟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3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智能交通产业 | 第15-16页 |
·技能创新联盟 | 第16-17页 |
·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 | 第17-1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关于智能交通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8-20页 |
·关于技术创新联盟本质和产生的原因 | 第20-23页 |
·技术联盟模式分类 | 第23-24页 |
·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过程 | 第24-25页 |
·关于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的研究 | 第25-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经济控制论 | 第28-29页 |
·古诺模型 | 第29-33页 |
3 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对比分析 | 第33-61页 |
·智能交通产业的特点与作用 | 第33-39页 |
·智能交通产业的基本特点 | 第33-38页 |
·智能交通产业的主要作用 | 第38-39页 |
·国外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概述 | 第39-47页 |
·美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40-42页 |
·欧洲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42-45页 |
·日本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45-47页 |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情况 | 第47-52页 |
·我国政府在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情况 | 第47-48页 |
·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及国际交流情况 | 第48-49页 |
·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 第49-52页 |
·我国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 | 第52-58页 |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存在的不足 | 第52-53页 |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53-56页 |
·我国建立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4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 | 第61-91页 |
·技术创新联盟的外部强化机制 | 第61-64页 |
·技术创新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64-89页 |
·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 | 第64-70页 |
·信任机制 | 第70-74页 |
·知识转移机制 | 第74-80页 |
·协同创新机制 | 第80-83页 |
·利润分配机制 | 第83-86页 |
·熵流控制机制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5 广东省智能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联盟构建 | 第91-103页 |
·广东省ITS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产生背景 | 第91-93页 |
·ITS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 | 第93-95页 |
·广东省ITS技术创新联盟的采用运行机制分析 | 第95-101页 |
·广东省ITS技术创新联盟的政府协调机制 | 第95-96页 |
·ITS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伙伴选择机制 | 第96-97页 |
·ITS产业技术联盟的信任机制 | 第97-98页 |
·ITS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 | 第98-99页 |
·协同创新机制 | 第99-100页 |
·利润分配机制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主要结论 | 第103-10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5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7页 |
作者简历 | 第117-12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