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纪念性主题与纪念性艺术 | 第14-19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纪念性主题艺术表现形式 | 第14-17页 |
·国内外纪念性主题的公共建筑艺术 | 第14-16页 |
·纪念性主题的器物 | 第16页 |
·现代的个人纪念性主题艺术 | 第16-17页 |
§1.3 纪念性主题艺术的特点分析 | 第17-19页 |
·久存性 | 第18页 |
·标志性 | 第18页 |
·情感性 | 第18页 |
·归属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纪念性主题与首饰艺术 | 第19-24页 |
§2.1 纪念性主题的分类 | 第19-20页 |
·按纪念性主题的受众大小分类 | 第19页 |
·按纪念性主题的情感基调分类 | 第19页 |
·按主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分类 | 第19-20页 |
§2.2 纪念性主题与首饰情感 | 第20页 |
§2.3 纪念性主题首饰的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装饰的功能 | 第20页 |
·收藏的功能 | 第20-21页 |
·体验情感的功能 | 第21页 |
·象征身份的功能 | 第21-22页 |
·精神信仰的功能 | 第22页 |
·自我体现的功能 | 第22页 |
§2.4 纪念性主题首饰特点分析 | 第22-24页 |
·长期保存性 | 第22页 |
·设计针对性 | 第22-23页 |
·表达的可寄托性 | 第23页 |
·佩戴互动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纪念性主题首饰的表现形式探讨 | 第24-35页 |
§3.1 已有纪念性主题首饰表现形式分析 | 第24-25页 |
·设计上注重物质价值忽略情感价值 | 第24页 |
·设计上手法单一 | 第24-25页 |
·表现形式比较直白 | 第25页 |
·表现形式上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25页 |
§3.2 纪念性主题首饰的表现形式探讨及实验性设计 | 第25-31页 |
·解构设计元素的表现形式 | 第25页 |
·细节上体现个人特性的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深化提炼符号的表现形式 | 第26-27页 |
·抽象化设计的表现形式 | 第27-29页 |
·叙事性设计的表现形式 | 第29-31页 |
§3.3 实现纪念性主题首饰的特殊材质选用的探讨 | 第31-32页 |
§3.4 实现纪念性主题首饰的特殊工艺效果的探讨 | 第32-35页 |
·珐琅工艺 | 第32-33页 |
·蜡雕工艺 | 第33页 |
·錾刻工艺 | 第33页 |
·碾压工艺 | 第33-34页 |
·蚀刻工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纪念性主题首饰在个人设计作品中的演绎 | 第35-70页 |
§4.1 个人设计作品一《回望》 | 第35-43页 |
·作品设计的手绘效果图 | 第35-36页 |
·作品设计的灵感来源 | 第36页 |
·作品表现形式的尝试性创新 | 第36页 |
·作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步骤 | 第36-38页 |
·作品设计的价值体现 | 第38-39页 |
·作品设计的实物图与细节图 | 第39-43页 |
§4.2 个人设计作品二《GIC毕业纪念戒指》 | 第43-45页 |
§4.3 个人设计作品三《对话》 | 第45-50页 |
§4.4 个人设计作品四《结婚纪念对戒》 | 第50-51页 |
§4.5 个人设计作品五《情难再续》 | 第51-55页 |
§4.6 个人设计作品六《修复》 | 第55-61页 |
§4.7 个人设计作品七《旅程》 | 第61-7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