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媒体新闻评论节目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简介 | 第17-25页 |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1.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产生 | 第17页 |
2.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1.初步发展期 | 第18页 |
2.快速成长期 | 第18-19页 |
3.膨胀发展期 | 第19页 |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环境 | 第19-20页 |
1.外部环境 | 第19-20页 |
2.内部环境 | 第20页 |
(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功能效果 | 第20-22页 |
1.政策解读 | 第20-21页 |
2.舆论监督 | 第21页 |
3.舆论引导 | 第21页 |
4.民生发展 | 第21-22页 |
(五)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作原则 | 第22-25页 |
1.客观的新闻性原则 | 第22页 |
2.强烈的时效性原则 | 第22-23页 |
3.鲜明的思想性原则 | 第23页 |
4.令人信服的说理性原则 | 第23-24页 |
5.广泛的群众性原则 | 第24-25页 |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剖析 | 第25-35页 |
(一)谈话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 第25-28页 |
1.创作机制 | 第25-26页 |
2.传播模式 | 第26-27页 |
3.传播效果 | 第27页 |
4.典型节目分析 | 第27-28页 |
(二)主持人评论型电视新闻节目 | 第28-31页 |
1.创作机制 | 第28-29页 |
2.传播模式 | 第29页 |
3.传播效果 | 第29-30页 |
4.典型节目分析 | 第30-31页 |
(三)电视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节目 | 第31-35页 |
1.创作机制 | 第31页 |
2.传播模式 | 第31-32页 |
3.传播效果 | 第32-33页 |
4.典型节目分析 | 第33-35页 |
三、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困境 | 第35-42页 |
(一)内容浅尝辄止,缺乏深度 | 第35-37页 |
1.话题比较狭窄 | 第35-36页 |
2.点评不够深入 | 第36页 |
3.电视音画结合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二)节目样式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 第37-38页 |
1.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模式缺乏创新 | 第37页 |
2.缺乏鲜明的节目定位 | 第37-38页 |
3.主持人缺乏个性色彩 | 第38页 |
(三)语言乏味,不够生动 | 第38-39页 |
1.流畅的口语内容比较少 | 第38-39页 |
2.电视画面语言缺乏足够的生动性 | 第39页 |
(四)以“述”代“评”,缺乏理性魅力 | 第39-40页 |
1.“述”与“评”之间关系 | 第39页 |
2.电视新闻评论以“述”代“评”现状 | 第39-40页 |
(五)妄言误断,失去舆论引导价值 | 第40-41页 |
1.电视新闻评论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 第40页 |
2.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妄言误断的现状 | 第40-41页 |
(六)主持人评论水平有待提升 | 第41-42页 |
1.主持人的重要性 | 第41页 |
2.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建议 | 第42-46页 |
(一)内容要广泛深刻 | 第42-43页 |
(二)形式要多变灵活 | 第43页 |
(三)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全面素质 | 第43-44页 |
(四)要制定新的节目评估标准 | 第44-46页 |
五、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