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丛枝菌根特异AsPT1与AsPT4基因上游激活元件功能分析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前言第10-18页
   ·丛枝菌根共生第11-13页
     ·丛枝菌根真菌第11-12页
     ·菌根真菌共生体的形成第12-13页
   ·植物获取土壤中P的方式第13-14页
     ·直接吸收途径第13-14页
     ·间接吸收途径第14页
   ·磷转运蛋白(Phosphate transporters PiTs)第14-15页
     ·直接吸收途径中的PiTs第14页
     ·间接吸收途径中的PiTs第14-15页
   ·顺式作用元件(CREs)与转录因子(TFs)筛选第15-16页
     ·顺式作用元件第15-16页
     ·转录因子第16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实验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8-33页
   ·实验材料第18-23页
     ·供试土壤第18页
     ·供试植物及AM真菌第18页
     ·供试试剂第18-22页
     ·主要仪器第22-23页
   ·方法第23-33页
     ·AsPT全长的克隆第23页
     ·盆栽试验第23页
     ·植物总RNA的抽提第23-24页
     ·TA克隆及测序分析第24-26页
     ·RT-PCR and Real-Time PCR第26-27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28页
     ·突变体系载体构建第28页
     ·植物转化第28-29页
     ·发根农杆菌K599介导的紫云英转化第29-30页
     ·转化根中总蛋白提取第30页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第30-31页
     ·GUS酶活测定第31-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50页
   ·Pht1家族AsPT1和AsPT4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33-34页
   ·AsPT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第34-35页
   ·AsPT1和AsPT4启动子活性分析第35-37页
   ·AsPT基因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7-38页
   ·AsPT1和AsPT4启动子的EMSA实验第38-39页
   ·AsPT1P和AsPT4P突变体系构建第39-41页
   ·AsPT1和AsPT4突变体系侵染率第41-43页
   ·AsPT1和AsPT4突变体系GUS检测结果第43-50页
     ·AsPT1P突变体系GUS染色结果第43-46页
     ·AsPT突变体系GUS根段统计结果第46-47页
     ·AsPT1P突变体系GUS酶活检测结果第47-48页
     ·AsPT4P突变体系GUS酶活检测结果第48-49页
     ·MYCS元件的分析结果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4页
   ·AsPT4启动子中保守元件的功能分析第50-51页
   ·AsPT1启动子中保守元件的分析第51-53页
   ·菌根特异的磷转运基因启动子上保守元件的分布分析第53-54页
5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录第59-64页
发表文章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t蛋白对水稻土反硝化作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下一篇:硫化叶菌超表达载体特性和阿拉伯糖操纵子表达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