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证据交换制度概述 | 第12-15页 |
·证据交换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2页 |
·证据交换制度的功能 | 第12-15页 |
·促进诉讼公正的实现 | 第13-14页 |
·提高庭审效率 | 第14页 |
·促进当事人和解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15-23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15-19页 |
·美国证据开示制度 | 第15-18页 |
·英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18-19页 |
·大陆法系带代表国家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19-21页 |
·法国证据开示制度 | 第19-20页 |
·德国证据开示制度 | 第20页 |
·日本证据开示制度 | 第20-21页 |
·两大法系证据开示制度之比较 | 第21-23页 |
·两大法系证据开示制度的相同之处 | 第21-22页 |
·两大法系证据交换制度的差异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现状及反思 | 第23-32页 |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现状 | 第23-26页 |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内容分析 | 第23-26页 |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与国外证据开示制度的比较 | 第26页 |
·对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反思 | 第26-32页 |
·证据交换制度的价值理念错位 | 第27页 |
·证据交换制度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 第27-31页 |
·缺乏有力的配套制度予以保障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 第32-42页 |
·转变证据交换制度的设置理念 | 第32-33页 |
·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33-39页 |
·扩大适用证据交换的案件范围 | 第33页 |
·明确适用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 | 第33-34页 |
·确定证据交换的启动方式 | 第34-35页 |
·规范证据交换的主持者 | 第35-36页 |
·丰富证据交换的方式 | 第36-37页 |
·明确证据交换的效力,设置违反证据交换的制裁措施 | 第37-38页 |
·正确处理证据交换时间与举证期限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建立证据交换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39-40页 |
·建立强制答辩制度 | 第39页 |
·完善当事人调查取证制度 | 第39-40页 |
·对于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