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三系恢复系航1号的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改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6页
   ·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第9-12页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分布第9-10页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致病型的划分第10页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研究第10-11页
     ·我国水稻抗白叶枯病常规育种第11-12页
   ·Bt基因及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性研究第12-14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基因及其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第12-13页
     ·转Bt基因抗虫水稻培育第13-14页
   ·分子育种第14-15页
     ·转基因育种第14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14-15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4页
   ·试验材料第16-17页
     ·研究所用水稻材料第16-17页
     ·MAS的分子标记第17页
     ·供试的白叶枯病菌株第17页
   ·试验方法第17-24页
     ·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路线第17-18页
     ·菌株培养和接种方法第18-19页
     ·田间螟虫抗性鉴定第19页
     ·配合力分析第19-20页
     ·稻米品质分析第20-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3页
   ·F_2代各株系的抗性基因分子检测第24-25页
   ·白叶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第25-28页
     ·以C815S为母本所配杂交组合的田间抗性鉴定第25-26页
     ·育成株系的白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第26-28页
   ·育成株系的田间螟虫抗性鉴定第28-29页
   ·育成株系的稻米品质分析第29-32页
   ·杂种优势的利用第32-43页
     ·杂交组合的竞争优势第32-33页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第33-43页
       ·配合力方差分析第33页
       ·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3-36页
       ·不育系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分析第36-37页
       ·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7-39页
       ·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分析第39页
       ·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9-43页
4 讨论第43-48页
   ·水稻恢复系抗白叶枯病的遗传改良第43-44页
   ·水稻恢复系抗螟虫的遗传改良第44-45页
   ·育成株系的稻米品质分析第45-46页
   ·强优势组合选育与配合力分析第46-47页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麦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矮杆基因BNRGA-DS的转化
下一篇: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nATA20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