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矮杆基因BNRGA-DS的转化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8页
   ·大麦组织培养的概述第11-18页
     ·大麦幼胚培养第12-13页
     ·大麦成熟胚培养第13-14页
     ·大麦幼穗培养第14-16页
     ·大麦花药及小孢子培养第16-17页
     ·大麦原生质体培养第17-18页
     ·大麦叶基培养第18页
   ·大麦遗传转化的进展第18-22页
     ·基因枪法第19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9-20页
     ·花粉管通道法第20-21页
     ·电击法/聚乙二醇法(PEG)第21-22页
     ·离子束介导法第22页
   ·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矮化第22-26页
     ·GA受体第23页
     ·DELLA蛋白第23-25页
     ·DELLA蛋白的降解机制第25-26页
     ·拟南芥中GA信号的应答基因第26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8页
2 大麦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8-37页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培养基第28-29页
     ·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第29页
     ·植株再生与移栽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第30-31页
     ·胚的切割方式和培养基对成熟胚出愈率的影响第31-33页
     ·糖源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3页
     ·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3-34页
     ·基因型与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34-35页
   ·讨论第35-37页
     ·影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第35-36页
     ·影响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因素第36-37页
3 大麦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第37-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试验材料第37页
     ·培养基第37页
     ·大麦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第37-38页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与分化培养第38页
     ·植株再生与移栽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植株再生与移栽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第38-39页
     ·不同基因型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第39-40页
     ·诱导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40-42页
   ·讨论第42-43页
4 大麦茎尖再生体系的建立第43-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试验材料第43页
     ·培养基第43页
     ·无菌苗的培养第43页
     ·丛生芽的诱导第43-44页
     ·丛生芽的再生与移栽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不同激素对成熟胚萌发的影响第44页
     ·茎尖切段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第44-46页
   ·讨论第46-47页
5 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转化研究第47-58页
   ·材料与方法第47-53页
     ·受体材料准备第47页
     ·质粒载体及农杆菌菌株第47-48页
     ·培养基准备第48页
     ·农杆菌准备第48-50页
     ·侵染和共培养第50-51页
     ·筛选培养和植株再生第51页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第51-52页
     ·转基因大麦植株PCR检测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农杆菌介导幼胚的转化及植株再生第53-54页
     ·不同菌液浓度对转化的影响第54-55页
     ·转基因大麦植株PCR检测第55-56页
   ·讨论第56-58页
     ·农杆菌浓度对转化的影响第56页
     ·农杆菌转化对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杆菌介导三个Bt基因在YZ1棉中的遗传转化
下一篇:水稻三系恢复系航1号的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改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