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灌排泵站开敞式进水池水流的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平台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区域 | 第16-33页 |
| ·多功能灌排结合泵站主要参数 | 第16-17页 |
| ·紊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17-18页 |
| ·直接数值模拟法(DNS) | 第17页 |
| ·大涡模拟法(LES) | 第17-18页 |
| ·雷诺平均模拟法(RANS) | 第18页 |
| ·紊流模型 | 第18-22页 |
| ·涡粘性模型(BVM) | 第18-19页 |
| ·二阶矩封闭模型 | 第19-22页 |
| ·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 ·进口边界条件 | 第22页 |
| ·出口边界条件 | 第22页 |
| ·自由水面边界 | 第22-23页 |
| ·壁面边界条件 | 第23页 |
| ·控制方程 | 第23-26页 |
|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 ·RNGk-ε紊流模型 | 第24-26页 |
| ·通用方程 | 第26-27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7-31页 |
| ·离散网格 | 第27页 |
| ·网格的生成 | 第27-29页 |
| ·网格的离散化方法 | 第29页 |
| ·离散方程的解法 | 第29-31页 |
| ·网格无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 第3章 进水池基本流态分析 | 第33-48页 |
| ·抽水时进水池基本流态 | 第33-35页 |
| ·抽水时不同流量下进水流态及水力损失比较 | 第35-43页 |
| ·各流量下流动特性分析 | 第35-43页 |
| ·水力损失特性 | 第43页 |
| ·自流时进水池基本流态 | 第43-48页 |
| ·正向自流下流动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 ·逆向自流下流动特性分析 | 第45-48页 |
| 第4章 泵站开敞式进水池几何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 第48-71页 |
| ·进水池池宽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 第48-55页 |
| ·计算方案 | 第48页 |
| ·水力性能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 ·淹没深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 第55-63页 |
| ·计算方案 | 第55-56页 |
| ·水力性能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 ·涵洞宽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 第63-71页 |
| ·计算方案 | 第63-64页 |
| ·水力性能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 第5章 泵站抽水时进水池消涡整流措施研究 | 第71-114页 |
| ·消涡措施 | 第73-99页 |
| ·设水下平盖板消涡措施 | 第73-75页 |
| ·设水上盖板消涡措施 | 第75-78页 |
| ·设池底隔墙消涡措施 | 第78-81页 |
| ·设后墙隔板消涡措施 | 第81-83页 |
| ·设管后隔板消涡措施 | 第83-86页 |
| ·设水下隔板消涡措施 | 第86-88页 |
| ·设水下隔柱消涡措施 | 第88-91页 |
| ·设垂直隔板消涡措施 | 第91-93页 |
| ·设倾斜隔板消涡措施 | 第93-96页 |
| ·设后墙活动挡板消涡措施 | 第96-99页 |
| ·小结 | 第99-114页 |
| ·消涡整流效果总结 | 第99-100页 |
| ·消涡整流效果流速分析 | 第100-110页 |
| ·消涡效果较好方案在自流条件下流动特性分析 | 第110-11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