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资产价格、货币政策与我国金融状况指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理论意义第9-10页
  三、现实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第三节 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安排第13-15页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二、主要创新和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争论及困境第15-24页
 第一节 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特点第15-16页
 第二节 资产价格应该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吗?第16-18页
  一、不干预论第16-17页
  二、干预论第17-18页
 第三节 争论背后的各种困境第18-24页
  一、资产价格泡沫的界定与识别第18-20页
  二、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第20-21页
  三、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第21-24页
第三章 CPI、广义价格指数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第24-33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只关注CPI所带来的问题第24-25页
 第二节 探索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变化的货币政策框架第25-26页
 第三节 中央银行在资产价格膨胀时面临的选择第26-30页
 第四节 将资产价格编入通货膨胀指数的尝试第30-33页
  一、跨期生活费用指数(ICLI,the intemporal cost of living index)第30-31页
  二、动态均衡价格指数(DEPI,Dynamic Equilibruim Price Index)第31页
  三、核心通货膨胀率第31-33页
第四章 我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理论、方法与模型估计第33-43页
 第一节 货币状况指数的理论和意义第34-36页
  一、标准的货币状况指数第34-35页
  二、扩展的货币状况指数第35页
  三、金融状况指数第35-36页
 第二节 金融状况指数权重的估计方法第36-37页
  一、大规模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法第36页
  二、单一方程估计法(Reduced Form Aggregate Demand Equations)第36页
  三、VAR模型法第36-37页
 第三节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方法第37-43页
  一、模型的构建及各变量说明第37-38页
  二、数据的选取和处理第38-39页
  三、检验结果及分析第39-42页
  四、中国FCI指数的估计第42-43页
第五章 金融状况指数与货币政策效果:实证分析第43-49页
 第一节 我国FCI指数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43-46页
  一、FCI与CPI的线形图分析第43-45页
  二、FCI与CPI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5-46页
 第二节 我国FCI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6-47页
  一、FCI与GDP增长率的线形图分析第46-47页
  二、FCI与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7页
 第三节 我国FCI指数应成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器第47-49页
第六章 总结和相关政策建议第49-53页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第49-50页
  一、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多方面冲击第49页
  二、CPI作为央行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其缺陷日趋明显第49-50页
  三、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可以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发挥指示器的功能第50页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第50-53页
  一、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第50-51页
  二、提高利率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第51页
  三、我国编制FCI指数的建议第51-53页
附录第53-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金绩效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村镇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